3月26日至27日,第12届世界风筝锦标赛暨第33届潍坊国际风筝会选拔赛在贵州铜仁万山区启幕。开幕式上,万山区委书记田玉军透露,万山是我国最早的工业基地,因历史上盛产朱砂、水银,素有“丹砂王国”之称。然而,在资源殆尽后,如何转型发展困扰着万山人。近年来,大力发展山地旅游和文化旅游产业,探出了转型发展的新路。
万山因资源枯竭而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衰退型城市名单,如何转型发展,确实曾一度困扰着万山人。“资源挖完了,资源下面的文化还在。而文化恰是旅游业的‘根’与‘魂’两者相互融合,能产生1+1>2的效应。”田玉军告诉记者,万山与旅游第一次碰出火花后,区委、区政府多次对全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发现万山旅游资源丰富,这里年均气温15摄氏度,素有“凉都”、“避暑公园”之称,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氧吧”;这里有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万山汞矿遗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硐子、仙人洞、云南梯,有国家4A级景区、贵州唯一的国家矿山公园,有970公里的“地下长城”,有步步惊心的玻璃栈道,有会呼吸的木杉河,有“长寿村”的挞扒洞,有神奇诡秘的黄腊溶洞,有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有远近闻名的中国 锣民间艺术之乡黄道,有惊险刺激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夜郎谷。这些自然、人文景观与张家界(000430,股吧)、凤凰古城、梵净山等著名景点将构成黄金旅游线路,万山确定将发展大健康、大旅游产业作为万山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关键一招”。
田玉军说,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万山的转型发展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西部开发、支持贵州发展等一系列文件政策,为万山发展增添了无穷动力。贵州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支持万山转型发展的意见,助推万山转型发展提速。近年来,万山围绕“工业强区、农业惠民、旅游兴业”的发展思路,依托丹砂文化和山地资源禀赋,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大力发展山地旅游和文化旅游产业。该区把文化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战略选择,在废弃的汞矿基地上建起了旅游景区,以旅游产业发展推动再次崛起。2005年,“万山国家矿山公园”项目获国土资源部批准。经过几年的修建和打造,2009年10月,万山国家矿山公园开园,2014年成为国家4A级景区。万山汞矿遗址于2012年11月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依托国家矿山公园,万山擦亮“丹砂王国”这块金字招牌,发展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旅游。成立专门的景区管理委员会,整合资源,统筹推进景区建设。
阳春三月,走进万山汞矿遗址,一座朱砂古镇映入眼帘,一大批旅游项目正在不断实施。如今的万山,正着力建成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全国资源城市转型示范区、全国“城市矿产”循环经济示范区、全国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区、全国钾肥基地、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区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