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体重不到一斤半 大腿还没成人拇指粗“这一年过得好漫长,像是过了10年。”一年前,茹淼娟的儿子泽泽出生时,只有730克,还不到一斤半。
“身长只有36厘米,就比手掌长那么一点,大腿还没成年人的大拇指粗。”据绍兴市妇保院的资料,这是医院成立以来第2例出生体重不到1斤半却成功存活的早产儿,此前有个宝宝出生时体重只有715克。
几天前,泽泽过了周岁生日,如今已长到17斤左右的标准体重。这样的变化,终于让茹淼娟挥去了心头的阴影。
730克的早产儿
30岁的茹淼娟是绍兴柯桥区兰亭人,第一次当妈妈。
去年3月17日晚上,茹淼娟怀孕30周,因为坐在三轮车里被震了一下,肚子疼得厉害。
疼痛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早上,家人把茹淼娟送到了绍兴市妇保院。
妇产科李娅凤医生检查后发现,“孩子已经在妈妈肚皮里待不下去了。”
观察了一天以后,医生决定还是要提前剖宫产。3月19日一早,茹淼娟被推进产房。
“生完以后,我也迷迷糊糊的,只听护士说:是个活婴,我才放下心来。”还没等茹淼娟瞄一眼,孩子就被护士送到了新生儿救护中心。
茹淼娟第一次看到儿子,已经是一个月后。
煎熬的一个月
这么小的早产儿,李娅凤医生也见得不多。“剖宫产手术很顺利,真正的压力其实是孩子出生后,怎么保住他的这条小生命。”
孩子实在太小了,医生护士几乎都听不到孩子的哭声,心率比足月出生的孩子也慢了近一半。
生他那天,幼儿心脏科、五官科等科室的医生都来了,就担心孩子离开母体后,会出现意外情况。
还好,小家伙很坚强,除了需要医生帮着他保持体温以外,没有太多的问题。
“体重小,胎龄也小,他对环境温度的敏感性很差,所以我们要给孩子裹上保温的薄膜,还要准备好保温床,让孩子的体温维持在正常的水平。”李娅凤说。
孩子在保温室住了一个月,茹淼娟想见孩子都被拒绝了,她只能每天拿着手机,看孩子出生那天,护士帮她拍的照片。这一个月,茹淼娟每天送奶水到医院,然后站在保温室的门口很久很久,就好像能听到儿子的呼吸声一样。离开医院前,茹淼娟还会拜托护士,把自己写的一句话放在儿子床头,“我是想告诉他,今天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来看过他了……”
终于在孩子满月那天,医生同意茹淼娟见见孩子。
“那么小,那么瘦,身上还挂着这么多管子。”一看到孩子的脸,茹淼娟就哭了,这一个月的等待,实在太煎熬。
家里的态度
孩子出生45天后,长到了四斤多,医生说,可以出院了,但之后至少一个月来一次医院。
当初生孩子的时候家人意见有分歧,孩子出院回家后,基本都是茹淼娟独自照顾。茹淼娟说,坚持把孩子生下来是她的选择,她相信孩子一定会健康长大,所以给孩子取名“泽泽”。
按照医生的指导,茹淼娟每天给孩子锻炼,比如说适当地抬抬手脚,轻轻地给孩子按摩。
这样过了两个月、四个月,直到孩子满周岁。
茹淼娟算了算,这一年来,花在孩子身上的费用已经有15万。“所有钱都是我自己想办法的,自己积蓄10万,跟我父母借了2万,跟朋友借了3万。”孩子一过周岁,茹淼娟就去上班了,她要赶紧上班赚钱,孩子则让父母帮忙带着。
医生告诉茹淼娟,孩子的情况还要继续观察,尽管现在看起来都挺正常,但还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来观察孩子的智力、精神状态等,至少要持续到学龄前。
昨天,茹淼娟已经尝试着让孩子学走路,孩子嘴里也开始咿咿呀呀出声了。“一切都会过去的,我想孩子会很健康地长大,我为儿子感到骄傲,当然,也为我自己。”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