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爸爸去哪儿3》的火热播出,一组组萌爸萌娃动漫组图在网络上迅速传开。细心观察之余,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发现原来这组动漫是由梓楠文化制作而成。在多方了解之下,记者获悉梓楠文化其实是山西省动漫领军企业灌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子公司。为进一步了解灌木文化,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专门访问了日前在京参加由文化部、财政部主办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2015年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培训的灌木文化创始人黎贯宇。

梓楠文化制作爸爸去哪儿组图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山西省的动漫发展并不理想,大部分动漫企业依旧停留在做加工片和定制片的阶段,走上成功之路也并非易事。缺资金、缺人才、缺原创,没有形成产业链等等,可是说是目前山西省大部分动漫公司发展的短板。但为什么灌木文化能够到现在为止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黎贯宇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其实企业发展就像大海里行走一样,当你的企业已经达到足够体量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你就能去承担并面对这种市场风险,而恰恰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影响力和品牌也就容易出来了。

黎贯宇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刚开始采访的时候,黎贯宇就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自己是一个典型的80后,除了开动漫公司之外,自己也在山西传媒大学大学当讲师。作为山西省最早的一批文化“创客”,早在2002年,黎贯宇就开始与同学一起创办工作室,后来因为两人在经营管理方面观念存在分歧,不到两年时间就解散了人生的第一个工作室。谈到此,黎贯宇用“世俗的外表伪装下,有一个文艺的心”来形容自己,即使当初创办了工作室,自己依然还是希望去创造更多艺术性的东西,而没有过多考虑生存发展所需要进行的商业化尝试。
据了解,工作室解散之后,也就是从2003年到2006年间,黎贯宇把全部精力用在教学上,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调研,从而也对动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他先后制作了系列动画《大话成语》、《名城太原》、《伢仔学艺》、《郭德纲相声》、迪士尼系列动画《飞哥与小佛》、美国系列动画《PETZ》、央视系列动画《阿凡提》等。2010年,也就是黎贯宇的而立之年,“那年,姚明开始有自己的商业运作,有次访谈,他说三十岁的男人,需要有自己的事情。我很受触动。再看看我的偶像日本艺术家村上隆,三十岁的时候还在超市吃过期盒饭,但他也坚持下来了。很多人都是经过困难,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才能被商业社会认可”,黎贯宇谈到。为了让自己所讲的内容付诸实践,“让搞美术的不再清贫,真正做到让梦想照进现实,可以让喜欢动画的孩子们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2012年,他创办了山西灌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开始与学生们开始共同创业。
作为山西省最大的动漫文化公司,对于动漫产业的发展,黎贯宇也有自己的认识,“很多动画制作人、动画老板,基本上都会抱怨政府、埋怨市场,埋怨观众。但我不会,一直以来我都很知足”。谈话期间,记者了解到,一方面作为山西省最大的动漫文化公司,在动漫定制方面灌木文化的口碑一直以来都很好,所以每年会接到很多动画制作项目,“作为五大佛教名山,五台山每年有大量的佛教动画可以做。同时政府方面又要做很多动画片,山西像我这样的团队基本上没有,政府也会给予很多支持”。而另一方面则是,灌木文化在动漫产业链的商业运用方面也做得有声有色,“动画片本身其实就是宣传片,它不具备盈利性。动画片投资几百万,以前有政府补贴,可能会回收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但现在国家的补贴,也在逐渐控制。动画的播出费用其实是极低的,我们主要是想通过不断反复播出它的形象,从而在产品授权方面来进行回收与运营开发。动画的最合理的运营方式,其实就是开发产品,同时通过形象授权,来赢得更多的产品利润。”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到,在衍生品方面,黎贯宇倡导专注国际潮流动向,走“潮牌路线”,不断融入中国新青年的玩味文化、传统模板以及潮流元素,从而建立起个性鲜明的中国潮流品牌。在衍生品这块儿,做得比较突出的就是潮牌T恤,其特点就在于将非常规的设计思维,苛刻的细节和精致的工艺共同结合,嘻哈玩味和简约舒适并存,传统复古与现代简约相得益彰。与此同时,黎贯宇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像“袜子”娃娃、卡通漫画元素手绘山西地图、漫画书《羊画羊话》等主打产品也在如火如荼的创作中。谈到衍生品运营,黎贯宇笑道,其实最初尝试涉足这块领域的时候,差点因为冲动而让公司倒闭,“我们一开始做服装的时候,其实是差点死掉的。因为我们可以设计无限多的漂亮图案,在第一年时间,我们参加了很多展会,接到了很多订货。第二年,我们加大力度,做了5万件”。原来这次因为黎贯宇比较“冒进”,加之此前又没有开过实体店,也没有尝试定制化,所以差一点惨遭“滑铁卢”,后来通过走定制化这条路线,在很大程度上规避的商业运作方面的风险。“定制化的成本投入是极大的,它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解决1对1的问题,解决生产的问题。但我们不是要自己去画,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品牌,让画手自己去进行创意设计”。黎贯宇谈到,目前自己公司旗下已经有很多类似“签约作者”的设计师(画家)来共同帮助公司不断开拓“定制化”的创意衍生服务。

山西非遗布老虎 图片来源于网络
被问及为什么用一种植物来命名公司的时候,黎贯宇和自己的主创团队成员秦正一一同谈到,其实是源于《诗经·周南·葛覃》中的“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引申出来,灌木属于1.5米以下的植物,它不往高长,漫山遍野。你看通常包围一个山头的往往都是灌木,而不是乔木。就像我们公司现在,插画、图书出版、动画、服装各种业务我们都做,慢慢地 3、4年之后我们就开始真正做出来了”。与此同时,黎贯宇也谈到,目前公司已经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现在我们需要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业务,来打造品牌性的东西,让更多的人知道,所以今年2月份我们在晋中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它的名字叫‘梓楠’,是乔木,‘它’是两棵参天大树,未来我们在这个公司也会投入更多精力来做一些更具开拓性的事情”。据了解,不久之后,黎贯宇将与他的梓楠公司一同带着他们最新制作出来的以山西非遗“布老虎”为题材的原创动画参加戛纳MIPCOM,“我们做非遗,走的就是国际化路线,第一步就是去戛纳”,并坦言,在他看来,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其实就是商业化,在很大程度上非遗越保护往往“非遗”。
被问及企业今后的发展,黎贯宇谈到,他们也正在逐渐从制作公司转向创意公司,决定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动漫产业的路,“之前,我比较在意公司团队的人数,但后来认识到其实文化创意公司不应该有那么多人,制作公司才应该有那么多人。文化创意公司,本身是做理念的,是轻资产,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往这边转型”。
采访的最后,黎贯宇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山西动漫的整体状况不太理想,“动漫人才是个很大的问题,它里北京太近了,如果换一个地方,去北京不是那么便利的话,人才不一定外流。我们这边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壤不够好,但也不能简单把责任推到市场、政府身上。这里边其实是有一个马太效应的,市场就是这样,你看苏杭那边大家都在做,企业生存得好,市场也就好;反过来市场好,企业也会发展得好”。随着就业、生活、人生追求等各方面的因素,曾经体验过北漂生活的黎贯宇表示,“现在走出去的动漫人才应该在北京呆了6、7年时间,这也是他们离开北京的的时间,所以这两年应有一波非常剧烈的返乡潮”。黎贯宇谈到,如果有可能的话,今后希望与那些优秀的返乡人才一起努力将山西的动漫做大做强。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