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限购时代”楼市市场化特征渐趋明显,区域走势分化加剧。从各地传出的信息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稳定住房消费”“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后,多地政府都在筹划新的楼市政策出台。为保持楼市整体平稳,还有哪些“工具”可用?
上海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经理卢文曦表示:“‘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意味着赋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权,让地方政府可以动用税收减免、普通房制定标准等措施来进行楼市调控。”各地采取公积金贷款调整、信贷调整,甚至契税优惠乃至退税等政策,均可刺激当地的住宅消费。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地方可放开高端住宅项目的预售证管理,高端楼盘的集中入市或可激活当地改善型需求,从而带动市场成交量的活跃度。
对于库存较高的城市,可尝试把存量房转化为公租房和安置房,但这一建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难度。比如房源如何定价,收购资金从哪来。不过,有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可出面承租存量房,再转租给租客更具操作性。即由政府搭建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保障。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还可采取鼓励人才购房等措施,将户籍制度与购买房产直接结合以刺激房地产市场复苏和回升。去年广州重新启动了本科学历入户措施,外来人才租房满一年可申请入户。
上海易居研究员严跃进认为,因城施策,也意味着接下来地方出台楼市调控政策的差异性会比较大。如福建会否结合自贸区的建设,出台支持台商购房的政策等。对于依然实行限购政策的城市来说,也可适当放宽社保缴费政策来“曲线”放松限购,扩大符合购房资格群体范围。
有房企人士表示,在楼市调控“去行政化”和“趋市场化”的背景下,后续的楼市政策应该在巩固房地产市场理性、成熟发展的同时,更着重于维护楼市合理的消费需求,尤其加大对于自住型、改善型购房者的金融支持。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