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静静地躺在泥土之中……”不久前,重庆市大渡口区跳蹬小学12岁的留守儿童彭梦玲,在老师带领下走进了大渡口文化馆的专业录音棚,演唱了一首《雨花石》,准备送给自己在外地打工的妈妈。
记者注意到,30多平方米的录音棚里,硬盘录音机、调音台、钢琴、麦克风、耳麦等设备一应俱全。“自2010年这个免费的专业录音棚设立以来,已经先后有500多名市民前来录制了自己的专属歌曲。”大渡口区文广新局副局长、文化馆馆长姜明介绍说,不仅是专业录音棚,大渡口区文化馆的所有硬件、软件,包括服装、灯光、道具、专业培训辅导等都已对居民免费开放,而这正是得益于大渡口区推行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
大渡口区委宣传部长郭诏彬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该区对“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探索始于2011年6月,按照“一个总馆+多个分馆+若干服务点”的模式,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设备,让大渡口区所有的居民都能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
据介绍,大渡口区所辖的8个镇街目前均已建成文图分馆,村(社区)层面建成标准化社区文化室40个、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70个、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82个,配套建设室外文化广场55个,形成了以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镇街文化馆图书馆分馆为枢纽,村(社区)文化室(图书室)为基础,特色文化广场为拓展的立体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打破传统的行政、经费和人员管理机制,实现了管理和服务上的创新,也有效整合了资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渡口区“总分馆制”实行的是垂直与属地相结合的双重管理机制。在文化服务的开展和指导上,总馆选派业务骨干兼任镇街分馆的业务副馆长,整个服务体系从上至下实现和保证了总分馆间工作有效的垂直管理。在属地管理上,分馆馆长由所在镇街文化中心负责人担任,全权负责分馆和服务点的人、财、物管理,服务点负责人由分馆选派,分馆和服务点所需人员和运行经费全额纳入镇街财政预算。
此外,总分馆、各分馆和基层服务点间坚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原则,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统一开展送图书、送讲座、送科技培训和群众歌会等各个层面的文化活动,避免了因购买设备、聘请人员等因素而产生的重复投资。
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文化分馆业务副馆长蒋仕杰告诉记者,去年该街道在筹办国庆文艺演出活动时发现演出道具不全,演员专业水平欠缺,文化馆总管不仅协调调用了音响、灯光、服装等道具,还安排专业的舞蹈演员和主持人共同参与。
“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创建,极大丰富了公共文化产品,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据了解,大渡口区每年开展基层文化活动200余场次,并以流动文化服务车、流动图书车位载体,把演出、辅导、展览等免费开放文化服务项目送到学校、企业、社区、广场、工棚等群众聚集地,辖区文化活动的群众参与率达到85%。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