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知行实践队的六名队员走进封丘----树莓之乡,对封丘树莓的产业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进行调研。
初到周罗文见树莓
首先实践队一行来到了树莓重要种植基地封丘县鲁岗镇周罗文村,清晨五点多的时候,天才刚亮,千亩树莓地里便满是采摘树莓的人。实践队的队员一眼便注意到了正在田埂上指挥采摘工人的李阿姨,李阿姨告诉我们:“她与她的两个媳妇都在树莓种植基地负责种植管理树莓,以此为生,清晨天气比较凉快,就多找些人来地里采摘树莓。”三人种植树莓的收入,构成了家庭收入重要的一部分,树莓的管理和种植需要投入很多精力,于是李阿姨和媳妇也就将自己每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树莓地里。
实践队员在田间拍的树莓照片。知行实践队 供图
“我们这次来这,主要想研究新乡市的产业扶贫模式,众所周知,新乡的树莓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而这种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也对发展精准扶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对农民发展来说,是值得研究的。”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如是说到。
实践队员在周罗文村田间访谈。知行实践队 供图
在树莓地里采访了多位采摘种植户之后,实践队员前往周罗文村村委会,在这里采访到了村长周玉杰。周玉杰村长详细地向我们介绍到:“种植树莓之后,村里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种植规模也在不断变大,村里还成立了树莓合作社,统供统销。不仅如此,从2015年开始,树莓采摘文化节也在周罗文村盛大开幕,有了树莓文化节,不仅吸引了附近的游客前来采摘树莓,也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由于树莓是浆果型产品,而且不易保存,周罗文村改善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一个小型冷库。有了小型冷库之后,当天来不及送到收购公司的树莓可以完好的保存,因此农户的利益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
在采访完村长之后,我们到村子里的农户继续收集资料,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很多新盖好的二层楼房和很多正在建的楼房,我们通过与村民的聊天了解到这都是树莓规模化为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给他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在我们询问到一个姓刘的阿姨为什么种植树莓会给你们带来积极的变化时,她笑呵呵地说道:“首先,我们可以把土地租出去获得800-1250元的流转费用;第二,一些人还可以通过在公司打工获得收入;第三,可以通过种植树莓获得收入。获得收入的方式多了,我们的收入自然就高了。” 一个实践队员在访谈结束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因此,一旦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化,农产品给农民带来的收入将会更多。”
实践队员在田间参观树莓种植基地。知行实践队 供图
再到青堆
之后,实践队来到留光镇,前往镇上的津思味农业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访谈调研,对其树莓产业进行了解与研究。津思味公司集树莓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封丘树莓种植的发展。在四天里,实践队来到公司的工厂和生产基地,分别对公司的管理人员、职工、包工以及散户等进行了访谈。在与津思味公司的创始人王书勤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了津思味公司的发展历程与所取得成就。王书勤讲述了当时刚起步带动村里种植树莓的艰难,自己用自己的资金补贴农民种植树莓,如何经过一步步的努力不断扩大树莓产业规模,从树莓合作社到现在的津思味食品公司。这一过程中他不仅把树莓产业的收益留给自己,也把树莓种植的收益辐射给了村里和村民们。带领农民改善了生活质量,给村里修路公路,给村里修了小学等等。津思味公司不仅将农民纳入产业化体系,也为村里的扶贫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为贫困户提供优惠等等。
终在封丘
在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之后,实践队员对封丘县当地的农产品产业化现状以及其与扶贫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新乡市封丘县的树莓产业链条由生产、加工、销售三者组成,有政府、企业以及农户三方的作用。首先,树莓产业的种植由树莓公司的生产基地、树莓公司合作的种植农户以及散户三者共同完成。生产基地的树莓由公司统一采摘,合作农户以及散户的树莓由公司统一收购,最后运输到公司加工车间进行加工,最后销往上游商家。农民可以以包工,日工,短工,车间工人,散户的形式参与到产业链当中,因此封丘县农产品产业化的过程依托的依旧是当地农民,一方面发动当地农民大面积种植此种农产品,另一方面以当地农民为主要的企业劳动力。
封丘县树莓企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产品价格受行情影响过大,企业的保护措施仍然不完善,这可能导致农户种植农产品面积的波动,影响农户的收入水平,甚至导致农户出现资金套牢,从而返贫的现象。其次,农产品加工处在初级位置,对于地方工业化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因此地方男性劳动力大部分仍然需要外出谋生。
实践队员在生命果公司参观、访谈。知行实践队 供图
在为期半个月的调研过程中,该实践队成员遭遇了不少考验,语言不通,饮食差异,暴雨侵袭,但这些都没能阻挡住他们调研的热情。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了树莓产业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我们感受到了农民们想要再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愿望;但同时我们也感受到扶贫攻坚,这真的是一项大工程。精准扶贫,带给了人们希望和动力,让人们过上了好的生活,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项工程,不仅仅需要国家的投入,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义不容辞!产业扶贫,未来可期!(文/杨柳清 郑博文)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