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力“京标”落地 扩大同城效应 三河市全力打造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 三河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精准聚焦《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协同发展规划》)的定位要求,积极对标北京建设标准,高效推进重要事项、重大工程和重点工作,全力加快与北京同城化进程,努力在服从服务、主动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最大限度发展自己,全力打造“三个走在前列”(高质量发展、高效率治理、高品质生活走在全省前列)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3210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总值位居廊坊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均居廊坊前列;累计到位外资9866万美元,同比增长2.6倍。在工信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中,三河位列第50位,上升4位。 一、坚持管控步调一致,强力拆违为副中心建设留下净土 立足畅行拆堵点,加快升级交通路网。按照高速公路两侧1000米、国省县道两侧500米的拆违范围,全面开展京秦高速、首都环线高速三河南连接线和大厂东连接线、102国道等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累积拆除违法建筑134万平米,打通16条断头路,有效保障路网畅通。拆除农村公路道路两侧违建40余万平米,真正实现城市公交车“进农村”。聚焦重点打攻坚,有序腾退发展空间。结合“散乱污”企业整治、“一区三边”整治等工作开展,持续推进城区、镇区、村街、公路两侧、河渠两岸、公共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选址周边“六大战场”拆违工作。近三年来,累计拆除违法建设716.2万平米,腾退土地2.1万亩,困扰居民出行、道路绿化等方面的一批难题迎刃而解。着眼全域抓整治,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坚持把拆违与改善人居环境结合起来,实施全域整治、整体推进,以市带镇、以镇带村,不落一街一巷。近三年来,拆除老旧小区内1707处共16.8万平米私搭乱建,拆除各镇20余万平米沿街门店违建,拆除村街外挂厕所、后背房2.4万处共115万平米,拆出公共空间4365亩。按照“无规划不建设、无规划先绿化”的思路,对清拆后成片建设用地、农用地用于公建或绿化美化。截至10月底,全市395个村街已基本完成规划设计,已建成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1200个。 二、坚持交通同城一网,加速互联缩短与副中心时空距离 推进骨干路网融合。积极推进与北京对接的重大交通工程建设,京秦高速、首都环线高速、燕潮大桥相继通车;轨道交通平谷线市域内站点增设至5个,可研报告已上报北京市发改委,力争年底开工;京唐城际铁路域内线拆迁工作基本完成;102国道燕郊西出口综合改建工程年底前完成桥梁主体工程,明年6月建成通车;密涿高速北延与京平高速对接、燕郊神威北大街与通州区潞苑北大街对接工程前期工作加速推进。强化农村路网对接。坚持与北京公路“同宽、同绿、同美”,按照乡村公路宽度7米以上的标准,加快推进农村道路新改建工程,全市农村公路线网里程达1237公里,10个镇全部实现“15分钟上高速”。加快公交一体化步伐。积极对接北京市增加跨境公交班次,目前首都公交集团已开通11条线路,班车380辆,日均运送乘客12.5万人次;燕郊至首都机场通勤车开行,10辆公交车参运,日均运送乘客700余人。不断优化城乡公交布局,财政投入3.1亿元,购置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602辆,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车。 三、坚持产业协同一体,高效衔接集聚高质量发展动能 对标通州区产业发展。强化与通州区产业的错位互补,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大休闲、大健康”3个高端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分工明确、层次清晰、协同高效、创新驱动的“3+3”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央企京企进三河。持续推进与央企京企项目对接,中冶轨道等35个央企京企项目落地投产,中冶总部基地、京投发展朝东中心等4个项目全部开工,核工业二十四公司、北汽集团汽车零部件等11个项目即将落地。积极对接清华启迪,谋划建设应急产业园。建强科创企业承载平台。着眼于提升科技型企业承载能力,建成以兴远高科为代表的科创园19个,入驻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科技型企业734家,京企占比达62%;其中8个科创园实现了投资强度亩均500万元,年税收贡献亩均60万元。加快推进宏祥军工、鼎盛3D打印等8个科创园建设,总面积110万平米,建成后可再承接北京科技型企业500家以上。做优企业发展软环境。开展“助企解难”“企业评部门”活动,组织千名干部驻厂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出台《促进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重点企业落户及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9项招商引资新政策,全面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推动经济发展企稳向好。截至10月底,19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100%,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147%和220%。同飞制冷、莱尼线束等27家本土企业二期、三期项目加快建设投产。 四、坚持服务同质一标,浓厚“京味”拉平两地梯度差 基础设施领域。引进北京环卫、北京热力、北京建工等京企负责全市域环卫、供热、建筑垃圾消纳等工作,北控水务集团年底前接管5座政府投资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谋划与北投集团开展战略合作,进行区域性整体开发;谋划引进北京市政集团、北京排水集团接手城市路网、排水管网的集中建设。公共服务领域。对照通州标准制定《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全市所有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与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北京市十一学校等32所北京学校建立了92个京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市职教中心与北京工业大学等8所院校开展合作共建。积极推进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向三河延伸布局,市医院、燕达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与北京协和医院、天坛医院、朝阳医院、中医医院等21家医院合作建设医疗共同体。社会治理领域。疫情防控期间,主动与北京在联防联控、交通排查、人员出入管理、产业链恢复等方面协调联动,保障货物通行顺畅和跨境员工的健康安全。与通州、平谷、顺义等区域建立治安联防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联手办案、协同作战。在与北京交界的78公里范围内,建设涵盖实时采集信息、智能分析比对、自动报警提示等功能的数字边界封控系统,在拱卫首都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坚持环保对标一流,全面治污筑牢首都东部生态屏障 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市镇村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平台、无人机搭载大气自动监测平台、红外远程监测平台、数字城管平台和建筑工地实时监测平台建设,主动调整产业、能源和运输三项结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截至10月底,PM2.5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较同期下降4.88%,位居廊坊第一;优良天数为204天,较同期增加10天。强化水环境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河渠“四乱”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国考河流全部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投资11亿元新改扩建5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京B标准排放,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30.5万吨,可满足未来10年城市发展需求。持续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2019年以来累计压采1811万立方米,今年8月底浅层地下水位比去年同期上升80厘米。抓好垃圾处置。采用社会投资、PPP、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投资四种模式推进处置工作,初步形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粪便无害化处置中心等七大垃圾处理终端体系,域内所有垃圾实现分类处置、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运后,将成为河北省县级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厂,有效实现全市生活垃圾“零存量”。推进东部矿山治理。财政投入21.3亿元,撬动社会资金60亿元,实施东部矿山生态修复治理,97个责任主体灭失矿山完成治理,剩余12个矿山完成总工程量的80%,年内完成全部修复治理任务。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