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印 张丹
从调查数据来看,在孩子发展方面,家长更注重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社会交往、情绪情感)和身体健康,缺乏对艺术欣赏、逻辑思维方面的重视。在教育观念方面,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家长普遍从“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的高期望值态度,逐渐转向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就时下热议的“虎妈”“猫爸”式教育,并不是家长们的主流教养方式,大多数家长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自身的特点开展教育。
但是,在教育行为方面,迫于现实压力,有超过半数的家长会代替孩子选择兴趣班。可以看出,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之间存在差距。就当下家长为孩子幼升小而购买学区房这一现象来看,大多数能够持理性态度,也体现了家长开始注重家庭教育,并没有把孩子的教育全部寄托于学校。
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家庭重视亲子陪伴,从时间和方式上整体呈现出陪伴时间较长、方式多元、努力创造互动机会等特点。但由于现实原因,年轻父母不可避免地面临工作与家庭的矛盾与压力,导致陪伴质量并不理想。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父母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力求以其他方式寻求亲子交往、互动的机会,来表达对孩子的浓浓爱意。
面对亲子互动过程中及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愈来愈多的家长在理念上实现更新,逐步意识到孩子情绪情感、心理发展需求得到满足的重要性。但是,在理念转化为行为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误区,其中不乏惯有思维、社会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影响。(调查问卷和分析均由中国儿童中心实验幼儿园提供。详见中国教育报微信)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