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瓶装水中含有微塑料粒子可能有潜在健康危害”的说法引发众多关注。微塑料粒子是什么?是否会造成污染,甚至给人们带来健康威胁?近日召开的2018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在食品安全暨产业发展峰会生态环境·产业发展沙龙环节中,众多专家对环境中存在的微塑料粒子现状及有无危害性问题发表了看法。 日前有研究机构调查了全球12个国家的100多条河流,发现83%的河流都含有微塑料粒子,其中包括南极大陆的无人区河流。在调查的9个国家250瓶瓶装水中也发现了微塑料粒子,其中不乏国内外知名的饮用水品牌。 微塑料粒子被视为“接近永久性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可与气候变迁相提并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平兰表示,目前水中涉及到微塑料粒子或者叫微塑料,在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讲,其定位为小于5毫米的塑料片段,或者是纤维,或者是包膜,或者是球粒。2015年3月,加拿大政府建议把微塑料粒子的大小定义在0.01微米到5毫米之间。目前环境中的微塑料粒子的大小在微米级,肉眼无法看到,因此也容易被大家忽略。 生活中的微塑料粒子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大型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分化,由大变小,由小变微,形成了微粒子;另一个来源于工业原料微塑料颗粒,如化妆品、牙膏、洗衣粉等洗护用品中含有微粒子。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郑建仙表示,塑料泛滥对整个社会而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塑料最终要么进入海里,要么进入土里。进入海里的塑料,动物吃后最终仍会进入人体,土壤里面的微粒子,到底会不会被人体吸收,目前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如果食品包装中的塑料制品不符合国家标准,很有可能污染食品,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重视包装,物流过程中也要保证不受污染,才能尽可能保证食品安全。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吉萍认为,环境中的微塑料粒子非常小,既可以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也可能通过空气被吸入到人体中,但目前的污染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可基表示,微塑料粒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摄入量达到多少才会导致危害也尚无法评估,而人类通过食物链摄入的微塑料粒子的水平也不清楚。虽然从理论上人们有这样那样的担心,但环境健康的问题非常复杂,离开摄入量谈危害也是不科学的。 (尚烈)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