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

甘肃旅游:从333亿元到1220亿元

时间:2017-05-19  来源:甘肃日报  

  本报记者秦娜

  “五一”假期,我省旅游业全线“飘红”,引爆了全省旅游旺季。事实上,一提到甘肃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给大家的第一印象一定是火爆、高速。

  2016年更是我省旅游业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全省共接待游客1.9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25%,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时间倒回到2011年,全省共接待游客58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33亿元。

  五年间,旅游业发展的两项重要指标均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在全国也不多见,甘肃旅游业由此进入黄金发展期。

  从333亿元到1220亿元,甘肃旅游一路高歌前行,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常态;从333亿元到1220亿元,甘肃旅游产业强省建设成效凸显,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综合产业综合抓:旅游公共服务能力上台阶

  旅游业被誉为“无烟囱”的工业,对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有着独特作用。甘肃旅游资源富集度排名全国第五,发展旅游业具有先天优势。

  基于此,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先后出台了《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与投资的实施意见》,明确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提出将甘肃打造成丝绸之路黄金旅游段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为此,省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出资1亿元,设立甘肃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2016年基金全面启动运营,首期1亿元引导资金及5亿元社会募集资金已开始向张掖丹霞大景区、张掖丹霞七彩镇等项目投放。

  几年来,全省各市州、多部门形成了发展旅游业的强大合力,目前全省共有10个市州将旅游业确定为首位产业。在顶层设计的指引和政策鼓励下,一项项大行动、大工程相继落地。

  2014年,20个旅游大景区建设全面启动。几年来,随着大景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甘肃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明显提升。天水麦积山、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先后升级为国家5A级景区,在老牌景区提档升级的同时,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康县花桥村旅游景区等一批不同类型的新兴景点景区异军突起,备受游客青睐。以大景区为龙头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不断丰富,形成了精品丝路线、九曲黄河线、长城边关线、寻根祭祖线、民族风情线、红色征程线6大品牌旅游线路。

  过去五年,也是甘肃旅游交通全面提速的五年。兰新高铁、兰渝铁路(岷广段)相继通车、“敦煌号”等品牌旅游列车开行、我省高速公路与周边省份的高速公路全部打通……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使用,甘肃旅游的可进入性显著增强,“快进慢游”变成现实。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自驾车营地等31个自驾车房车营地、康县长坝等露营地的建成开营,则为自驾游、自助游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必要条件。(转3版)

  (接1版)

  旅游发展无小事。2015年在国家旅游局的倡导下,我省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到去年底,全省共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995座,逐渐构建起了“以商建厕、以商养厕”的旅游厕所管理机制,全省旅游厕所可谓旧貌换新颜。

  当前,旅游业发生着深刻变革,逐步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为了顺应这一潮流,我省加快了智慧旅游建设步伐,兰州市、敦煌市开展了智慧旅游城市创建试点,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平凉崆峒山景区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全面推进。张掖、嘉峪关等市成立智慧旅游公司,其中敦煌智慧旅游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5亿元。如今,只要拿起手机,订票、订房、订车、订导游等都能一键搞定。

  景区更美了、交通更便捷了、旅游更智慧了……过去五年,甘肃旅游的变化看得见、更摸得着,为全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出营销组合拳:精品丝路绚丽甘肃美名扬

  酒香也得勤吆喝,旅游业更是如此。过去五年,我省打了一场漂亮的旅游“营销战”,甘肃旅游声名鹊起。同时,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丝路旅游、甘肃旅游快速升温并持续火爆。

  2011年,国家旅游局和省政府联合主办了首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精品丝路、绚丽甘肃”的旅游形象一炮而红。此后,通过连续举办敦煌行旅游节,甘肃旅游形象日益深入人心,旅游投资快速增长。据统计,前六届旅游节期间累计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11个国际旅游组织和5000多名海外嘉宾参会,旅游综合收入超过600亿元,节会期间签约各类旅游项目1070个、金额达5300多亿元。2016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让甘肃旅游又一次为世人瞩目,一时间“游敦煌观文博”成为新热潮。

  化零为整,整合营销。“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整合旅游宣传资金3.6亿元,甘肃旅游形象先后登陆央视、首尔地铁、大阪地铁、纽约时代广场等30多个优质媒体平台;通过境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多元化展示甘肃特色旅游资源,提升了甘肃旅游海外品牌知名度。进机场、进影院;上网媒、上专业平台……旅游营销的手段越来越多,效果也越来越好。

  区域联动,抱团取暖。几年来,我省充分发挥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秘书处作用,先后组团赴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意大利宣传推介丝路旅游、甘肃旅游,促进了丝绸之路中国段旅游产品一体化开发推广和联合营销,提升了甘肃在丝绸之路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了省内河西五市、陇东南祖脉旅游圈、沿黄四市州三大区域协作和联动营销战略,强化省内区域联盟组团营销,发挥西北旅游协作区作用,共建旅游产品营销平台,共同打造旅游线路吸引国际游客,形成丝路旅游大环线。

  在创新旅游营销模式的同时,我省于2014年首次出台了“引客入甘”旅游补贴办法,初步形成形象宣传、产品推介和客源招徕三位一体的现代旅游营销体系。在此基础上,各地又相继出台了引客补贴办法,并实行省级与市州级旅游“引客入甘”叠加补贴政策,加大对创新旅游产品及组织旅游包机、专列、冬春旅游等“引客入甘”旅游补贴和奖励政策,有效调动了客源地市场旅行社组团来甘旅游。

  全域全产业联动:升级版甘肃旅游“初养成”

  敦煌研学旅游备受推崇、平凉养生旅游有声有色、张掖户外旅游风生水起、陇南乡村旅游势头正劲……甘肃旅游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各地特色旅游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省巧下“旅游+”这盘棋,促进了旅游与文化、体育、科技、农业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使甘肃旅游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真正实现了有游头、有看头、有玩头、有想头。

  《敦煌盛典》《敦煌神女》《又见敦煌》等一批大型实景演艺剧目实现了常态化演出,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增加了旅游消费;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张掖国际汽车拉力赛、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等一批体育赛事日渐形成品牌效应,带动旅游增长作用凸显;以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为契机,建设医食养生、针灸保健养生等健康旅游品牌基地,开发岐黄中医、康复疗养、温泉度假等系列保健养生旅游产品,整体带动20多个县区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形成了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金昌香草文化旅游节等品牌旅游节会,各具特色的节会、体育赛事、户外活动已成为一个个“流动的景点”和“移动的景区”,成为拓宽旅游市场,释放消费潜力,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旅游业与精准扶贫的结合,对甘肃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有着特殊意义。“十二五”期间,乡村旅游对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直接贡献达到450元,全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每年有6万人实现脱贫,累计减贫32万人,占全省减贫人数的7%。2016年,全省乡村旅游更是实现大幅度增长,全省新建旅游专业村50个,累计达到564个,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和44%。

  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省按照全域化发展、全产业融合、全要素配套思路,大力推进甘南、张掖、嘉峪关3个市州和敦煌等11个县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甘南州为例,2015年,甘南州率先开展了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行动。如今的甘南,宜人的风光、整洁的环境令游客赏心悦目,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两年来,甘南州旅游业呈现出“井喷式”增长,2016年旅游接待量首次突破千万人次。

  从333亿元到1220亿元,对于甘肃来说,收获的不仅仅是旅游产业的快速增长,还有全省上下抓旅游的强大共识,以及发展旅游业的创新理念和成功经验,这些对甘肃旅游发展来说是无价的。

  回首来路,甘肃旅游疾驰而进;展望前程,甘肃旅游仍将砥砺前行。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河南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开园迎客 医务人员优先通行受赞
河南建业·华谊兄弟电
太原汾河湿地重新成为鸟类的栖息乐园
太原汾河湿地重新成为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开建金陵小镇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开建
涿鹿县国庆节文化活动呈现亮丽风景
涿鹿县国庆节文化活动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啓思中学招生,74中学收费” 郑州
  8.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4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