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體育+旅游”的產業暢想 
在景區門口躍躍欲試,准備參加定向賽的孩子們。本報記者黃暉攝 今年的“十一”黃金周,集中出游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河南旅游資源豐富,新老景區眾多,那麼,如何讓景區在平時甚至淡季吸引更多客流,部分化解黃金周集中出行的壓力?“體育+旅游”也許是解決方案之一。 9月8日,首屆河南省全民定向賽在沁陽市神農山景區啟動,拉開了全年六站賽事的序幕。千余名各年齡段的參賽者身著參賽服在景區山門前排起方陣,依次進入景區,場面蔚為壯觀。河南省社會體育管理中心主任陳真告訴記者:“所謂‘體育+旅游’,就是體育與旅游相互搭台,共同唱戲,讓參賽者在跋山涉水的定向賽中發現中原之美,共享綠水青山,實現體育與旅游的融合發展。” 在景區的經營管理者們看來,比賽同時也是景區擴大知名度、吸引客流的大好機會。因為在很多景區,傳統的“爬幾小時山,照幾張相”的旅游模式,正在悄悄發生著改變。“景區要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就要拿出不同以往的新東西。所以才會出現玻璃觀景台、玻璃棧道、懸崖秋千、山景水景燈光秀、實景音樂演出等既有特色又好玩、好看的項目。景區也在升級、在更新換代。”走在山路上,河南神農山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營銷總監張坤對記者說。在他眼中,承辦全民健身賽事,也算是景區的新項目。 一位鄭州參賽者的說法佐証了張坤的觀點:“如果不是來比賽,也不會想到來神農山,不過今天進山一走覺得還真不錯,剛剛聽說這裡在搞玻璃觀景台、親水景區什麼的,有時間會考慮再來。” 其實在以往,也有群眾體育賽事在景區進行,不過更多的是傳統的登山類賽事,比如舉辦多年早已成為品牌賽事的“三山同登”。而有意識地將更豐富的賽事形式引入景區,是近兩年的事。省社體中心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體育+旅游”是近兩年社體中心設計“全民系”賽事活動時的重點考量之一,在此理念之下,全民定向賽、全民自駕車集結賽、徒步大會等一系列與景區景點密切結合的全民健身賽事應運而生。 9月24日,第二屆河南省全民自駕車集結賽伏牛山站的比賽(線路為鄭州至伏牛山滑雪度假樂園),貫穿中秋小長假圓滿結束。這場為廣大私家車主量身打造的“體育+旅游”活動體驗豐富有趣,不僅包含了單程集結賽、汽車繞樁賽、室內滑雪體驗、登山健身活動,還有纜車、住宿等配套服務。近60台參賽車輛中,全家同車參賽兼出游的著實不少,實現了組織者的初衷“寓游於賽、寓賽於游”。 根據統計,2016年我國體育產業平均增速為17.8%,其中健身休閑業增速達到33.6%,在體育產業各門類中一騎絕塵。河南坐擁“三山兩河”,“體育+旅游”無疑還有更大的機會和更廣闊的天地。而事實上,各地也都在琢磨如何做好“體育+旅游”這篇大文章。目前,雲台山景區已經成功創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信陽雞公山等景區也被命名為首批國家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體育+旅游”的“南北開花”,也讓河南體育人有了更強的信心和底氣。在今年3月底召開的全省體育產業發展會議上,省體育局副局長王炳奇用一段頗富詩意的話,道出了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的產業潛力和前景:“體育產業能耗少、覆蓋度廣、帶動強,是發展生態經濟的重要方向和健康生活的基礎保障。登山、漂流、滑雪、攀岩、滑翔傘運動等許多體育運動都是在綠水青山、冰天雪地中開展,是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轉化成金山銀山的轉化器。” (責編:徐彩虹、宋芳鑫)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