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忽自友人口中听闻泉州也有一座五台山,我不禁惊讶,以为如雷灌耳的佛教圣地五台山,从山西移来了。“那里可是‘海上丝绸之路’第一航海保护神——通远王的发祥地,山中还有一条历史悠久的古官道。历史底蕴这么深厚的地方,你竟然不知道?”友人说。
自此我心里多了个念想。找个时间,看看本地的五台山。车行至泉州南安的向阳乐山下,顺水泥路步行数十步,一座闽南建筑风格的庙宇出现在眼前。庙宇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架构,重檐歇山顶,燕尾形屋脊,嵌于青山绿树中,颇为壮观。虽是初访,可熟悉的风格,让我滋生故地重游之恍惚。
庙里主祀的就是友人口中的“海上丝绸之路”第一航海保护神——通远王。管理庙宇的长者向我们讲述了通远王的传奇故事。
通远王原型相传为唐天宝年间进士、四川人李元溥。李元溥最初被尊为山神,后逐渐演化为海神,是泉州境内第一位海神。他曾入朝为官,为避“安史之乱”,弃官隐居乐山。善良的他居住乐山期间,不仅常为山民采药治病,义务教授山民子弟识文断字,而且常在路边为路人免费提供粥饭茶水,甚至让无处歇脚的旅人住在他的草庐之中。20多年如一日,因而贤名远播。
唐咸通年间,泉州的延福寺重修,住持派僧人四处寻找能充当大殿梁柱的巨木。有僧慕名前往乐山,当夜梦遇一位白衣叟,相传就是李元溥,隐居此山。白衣叟欲助其重修大殿,助运巨木,不日即到,让他速回寺中,巨木不日便会运到。僧人回到寺中,才将经过讲完,便见寺前的金溪溪水暴涨,数根巨木在寺前徘徊不去,正犯愁如何捞起木材,寺后的井中却传来巨响,只见木材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井中,并被井水“托出”。人们感念李元溥的帮助,特在大殿旁建祠供奉他的神像。延福寺大殿重修的奇遇很快不胫而走,因山神以水运木,加之该祠建造后的数年间,金溪都风平浪静,渔民收获颇丰。自此,民间便有了李元溥掌管水运,能保护航行平安的说法。李元溥也由山神华丽转身变为海神,成为护佑商舶远航的神祇。其祠初名灵乐寺,宋代赐庙额“昭惠”,庙中香火常年不息。之后,人们广建昭惠庙祭祀他,祈祷庇佑船只平安远航,至今海内外已有分炉100多家。
怀着深深的敬意,也带着善念,我走出大殿。庙宇的左侧,是条1米多宽的杂石子路,弯弯曲曲向山高处延伸,站在路口,望不见路尽头。路两旁,掩映着碧绿的野草藤蔓和高大的松柏。一条看起来幽静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林间小路,和我儿时日日走过的小石头路并没有什么两样。如果不去探究它的历史,你根本不会想到,它就是泉州目前保存最完整、最长的古官石道,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我,行走在这条古道上,每迈出一步,也不过是踩着前人的脚印在前行。我所谓的寻访,即是沿着祖先的脚步,去完成一趟心灵之旅。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