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玩儿微信朋友圈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50后”、“60后”的中老年人也逐渐成为了时尚的弄潮儿,爱上了发朋友圈。然而,仔细研究中老年人“刷屏”的内容类型,“电吹风用好了能治疗鼻病”、“体检改变不了健康现状,只会徒增烦恼”等各种“辣眼睛”的“健康谣言”正在“堂而皇之”地攻占中老年人的朋友圈。网友纷纷感叹“躲过了各种微商、晒娃、自拍,却躲不过爸妈的传谣”。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6新媒体蓝皮书》显示,微信已经取代微博成为谣言的主要传播渠道,并且中老年人成为微信谣言的主要传播群体。针对此种状况,近日,微信官方辟谣账号“谣言过滤器”新开了中老年人辟谣专栏,聚焦的就是长辈们最容易上当的、谣言频发的健康养生领域。 “健康谣言”,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在微信朋友圈中流传的以健康养生为主题的谣言。“健康谣言”主要面向的群众为中老年人,通过微信朋友圈及微信群聊进行传播扩散。 朋友圈“健康谣言”之所以久治不绝,与老年人自身固有的媒介信息接收习惯以及关爱心理有关。 首先,老年人从年轻时便以电视、广播和报纸等传统媒体来作为自己的主要信息来源。当微信等新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涌入他们的生活时,中老年人已经顾不及转变语境,于是对网络世界未经证实的“健康谣言”深信不疑,并且主动转发,久而久之便成为了“健康谣言”传播的“易感人群”。 其次,中老年人出于对子女、亲人的关爱心理以及对疾病和死亡的焦虑,在渴望自己健康长寿的同时,也担忧亲人的健康。因此,一旦看到涉及“健康”、“养生”等字眼的内容便怀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转发给关系相近的人。这让中老年人在无形中成为了“健康谣言”传播的“推手”。 但是,仅仅把“健康谣言”的泛滥成灾归罪于老年人自身,显然有失偏颇。“健康谣言”的内容制作者也难辞其咎。随着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内容制作者尝到了信口开河的“甜头儿”。鱼龙混杂之下,内容的质量参差不齐。据公开数据统计,朋友圈的“健康谣言”大多出自营销号之手,这些营销号为了达到吸粉效果往往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洞悉中老年用户的心理,然后“投其所好”用博眼球的伪科学信息来荼毒老年人的朋友圈。 什么才是破解老年人朋友圈“健康谣言”的良方呢?显而易见,如果仅把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寄托在老年人和“健康谣言”制作者身上,那显然并不现实。这需要子女、自媒体人、第三方平台、社会和政府厘清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联手打破僵局。 作为子女和晚辈,我们应该给予父母长辈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在教会他们使用新科技的同时也要教给他们辨别可靠新闻信息来源的常识,增强他们对“健康谣言”的“免疫力”。 自媒体人应该增强自律性,在谋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恪守“道德底线”,不要做“健康谣言”传播的罪魁祸首。第三方平台则可以当好内容的“把关人”,对不实信息严加监控,将“健康谣言”扼杀在萌芽状态。 政府、社会和官方主流媒体则应畅通绿色信息渠道,不仅要定期对“健康谣言”进行清理、澄清,更要当好引路人,多做中老年人养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用严肃科学的常识丰富中老年人的知识储备。 在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如今,破解中老年人朋友圈“健康谣言”难题需要更多政策护佑和人文关怀。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