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海牙国际法庭即将公布单方面仲裁结果,与此相关的舆论战已达高潮。7月5日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华盛顿表示“不怕美国把10艘航母都开进南海”;次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警告美国不要突破“底线”,以免“付出代价”;7日,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公开表示,“中国军人不是吓大的”,“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中方紧锣密鼓的立场表态,表明坚守底线的决心,也显示南海危机已十分紧迫。
同时,中国军方宣布于5日至11日间在南海西沙群岛周边海域进行演习,并警告各国舰船避免进入预先公布的演习区域。中国军方解释说,这是常规和例行演习,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作为对中国行动的牵制,美国海军“里根”号和“斯坦尼斯”号航母在菲律宾东部海域进行双航母连续训练。美方将领约翰·亚历山大少将称,“美国海军依照国际法,在西太平洋实施航行、飞行及任务已超过一个世纪,今后也将继续。”
无论是公开表态,还是南海军演,中美在安全领域的较量似乎已针尖对麦芒,以致不少媒体担心,中美军事冲突有可能在南海爆发。但是,仔细研判形势后可以看到,这种担心虽然事出有因,但失之于悲观,把事态看得过于严重。其实,中美在南海军事互动依然是彼此表达立场,并没有通过武力相互摊牌的战略意图。
引人注目的中国南海军演,选择在海牙法庭公布结果前夕结束,实则向外界传达了明确信号:尽管中方认为这个仲裁从法理、组织和程序均不合法,中方不参与不接受,但不会以军事威慑进行反制。美国虽然以双航母巡航方式对中国倍增压力,但同时邀请中国海军参加第二次环太平洋联合军演,也释放了和解与合作的善意。因此,中美双方不仅在战略上无心直接对抗,在具体策略上也各有体现。
盘点中美双方核心立场,明显存在着某些“错位”。中方强调对南海岛礁历史主权的坚决捍卫,没有独占全部南海之心,也无意以武力改变被其他争议国家非法改变的岛礁控制现状,而是坚持通过和谈与各争议当事方妥善解决。美方名义上强调不介入主权之争,只想确保南海安全与航行自由,但它实质上已经在拉偏架,偏离自己既往南海问题基本立场。
中美分歧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中方要维护合法主权,美方要维护航行自由。但航行自由受到威胁在南海是个伪命题,即便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中美军事对立时期,中方都没有妨碍过正常的南海海空航行自由,更何况中国本身就是南海航行安全与自由的受益者,而且倚重越来越强。也许美国战略大师米尔斯海默点破迷津,指出美国想维持其在太平洋的主导权,不愿意这一主导权易手而由中方控制。换言之,美国在维护所谓南海航行自由小底线之外,还要维护一条大底线,即由美国主导的太平洋安全体系。
厘清这两个基本问题,也就大致能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看到中美不会在南海陷入军事摩擦和冲突的前景,因为中美都不想看到这个最坏结果,都不愿意因为南海局部争端毁掉双方全局性、战略性的大国关系,毁掉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共赢大局。因此,看似风高浪急的南海危机,依然激荡在中美理性控制的堤坝内,双方依然立足于通过对话和软对抗化解危机,寻求妥协。
其实,美国大可不必担心其势力被中国挤出南海乃至太平洋,中方已多次和反复重申与美共享太平洋空间的愿望,强调中方既无历史传统也无现实野心做太平洋的霸主,更别说取代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在该地区的既定角色。中方甚至强调,在美国帮助下收复南海诸岛本身就是战后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中国既是这一体系的受益者,也是维护者和建设者。因此,中方除了维护主权底线外,既不妨害美方的航行自由小底线,更无心挑战其主导亚太安全体系的大底线,即便这个体系一直排斥中方的积极作用。
南海博弈已到紧急关口,中美关系面临关系正常化几十年来最为艰难的挑战和考验。中方对即将公布的仲裁结果态度已无悬念,另一个被外媒提起的悬念是,作为对强加给自己的不公判决,中国会否宣布在南海设立防空识别区?无论如何,中美双方都会恪守自己的底线,并守住共同重要的一条绝对底线:避免再次成为战略敌人和战场对手。(马晓霖)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