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陕西省榆林市,国家信访局第五督查组成员王治铎(右一)与两名信访人约谈。 杨凯 摄
戚 伟
说起“信访”,很多人的老印象都是“上访”。今年,大家对“信访”的印象可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不信?且看!
据媒体报道,今年1月国家信访局赴福建、安徽、湖南、重庆、陕西5省市督查40件“三农”信访事项。督察组要求当地官员全部回避,并设置跟踪反馈流程以防止“人走茶凉”。国家信访局督查组工作人员被称为“从北京来的人”。
过去,上访者不断地“告”,甚至“闹到北京”,所属地政府派人在车站、路口“围追堵截”,“软的”不行就来“硬的”。这无疑不符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被动、无序的信访工作,也没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国家信访局此次“主动出击”、深入基层,让人耳目一新。
咱以前听说过“上访”、“信访”,但却很少知道信访干部和信访人说了什么,怎么说的。继去年首次公开20个信访事项的督查结果后,此次督查国家信访局首次邀请媒体记者全程记录。信访工作的阳光化,让信访干部和信访人不会再各执一词,遏制谣言的产生、传播,维护团结和稳定。
督察组要求当地官员全部回避,既给了信访人畅所欲言的机会,又让当地官员“捏把汗”,反省反省自己平时应该怎么为人民服务。将这种工作方式推而广之,会让很多官员在工作中有所顾忌,必须多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想一想。官员们不妨试想一下,“不知道督察组都会听到啥”是什么滋味?
督察组回京之后,还会有后续的跟踪流程,获得处理反馈;如果发现“人走茶凉”的情况,还会要求问责。这是确保群众所反映的问题真正得以解决的关键!通过《督查组实地督查情况反馈表》,国家信访局和省级相关厅局在问题处理意见上达成一致,能充分调动地方力量进行长效跟踪和监督。
这样“自上而下”的信访工作,主动作为,贴近群众,程序严谨,让更多信访人看到了通过正常方式解决问题的希望。然而,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只靠国家信访局的努力还不够,需要省、市两级信访部门学习借鉴这种“自上而下”的新思路,从“为维稳而维稳”转变到主动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问题上。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