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WiFi的日子度秒如年!”“网速比蜗牛还慢,我敢说这网速肯定没吃饭!”……长期以来,电信行业最有争议的两大话题——网速慢和资费高现象屡遭吐槽。
为了加速破解电信消费的“痛点”,自今年全国两会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三个月内三次督促宽带提速、降费。
李克强总理频繁关注网费、网速这样的微观领域,原因在于网速、网费的背后关系着推进“互联网+”需要的基础环境能否改善,关系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边际效应。
2013年发布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就已明确“宽带网络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
然而,降费、提速障碍重重,速度慢、资费高的背后实际上折射了传统三大运营商垄断多年难破、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迟缓等诸多阻力,宽带真正想要变宽、价格变亲民至少还要跨过四道坎。
■ 一道坎:垄断
网费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
三大运营商垄断电信市场,竞争不充分导致电信资费长期处在较高水平,且网速缓慢,引得消费者和市场各方批评不断。
不少市场人士指出,“制约中国宽带发展的最大问题还是垄断”。在大多数人看来,运营商不肯让渡利益是造成网速慢的根本原因。运营商和用户被摆在了对立面上:运营商要提速就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要维持利润水平,就只能把成本转移到用户身上。
除了对网速和资费方面的不满,消费者投诉最多的要属运营商人为设置的诸多霸王条款。其中,手机流量每月清零的问题,很多年来争议从未停止。
去年,手机“流量清零”一度成为饱受争议的话题。先有某运营商人士提出的“国际惯例”说,后有消费者诉诸法律却败诉。最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声称“流量清零”是霸王条款,但依旧未能彻底改变这一饱受诟病的问题。
专家解析:
“我国基础运营商以前是一家,后来尽管分开,但竞争依然不充分,导致目前电信资费相对较高,服务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主任宁家骏认为,通过政策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加入竞争,让电信市场更加开放,是促进信息消费和让消费者受益的重要举措,意义深远。
不合理的通讯资费和“跛脚”网速势必阻碍互联网新兴业态的成长,将成为创新创业的“绊脚石”。从国际行业发展来看,降资费提网速是必然趋势,以往电信企业“垄断大佬”的优越感正在被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所倒逼。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认为,“流量清零”是典型的霸王条款。
刘俊海认为,“流量清零”之所以说是霸王条款,是因为这种格式条款是由经营者事先拟定的、消费者被迫同意的、未经过听证会听证过的违背公平交易权的格式条款,同时也是企业单方签订的、单方面排除了消费者的条款,所以这是一种违法的契约。“只要你用我的产品,用完用不完都必须交费”。
点评:
垄断必会带来费用高、水平差等一系列问题,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对于电信市场的健全发展必不可少。
■ 二道坎:监管“真空”
“霸王条款”滋生的温床
打破电信运营商垄断,监管的作用必不可少。需利用严格的法规来促使运营商维持行业的公共运营属性,同时又最大程度上促进不同市场参与主体的竞争。
但是目前我国在立法层面上,尚未把网络建设纳入正式监管。电信法迟迟未出台,合同法的效力较之行政处罚更大。通常主张行政行为不干预民事关系,监管部门强行干预可能面临违法风险。这使得监管部门对于此也无法发挥很大作为。
由此,三大运营商人为规定了许多繁杂的步骤,打着“挽留”旗号干着“强留”消费者的事。例如“携号转网”的实施,当消费者想要办理转网业务,需进行十分复杂的手续;并且当消费者接到运营商电话,无意中参加了一些“优惠活动”后,转网更是不能进行。
专家解析:
TMT行业独立分析师李军表示:“我国电信法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讨论,但现在依然没有出台,和电信配套的很多东西都还没有立法保障。”亟待用法规来保证“互联互通”,在宽带运营上,不仅骨干网运营商必须要互联互通,骨干网运营商与次级运营商也必须互联互通。这样才能保证市场有充分的竞争。
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指出,通信企业挽留消费者的行为无可厚非,保障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的关键在于职能部门的有效监管。职能部门作为裁判员,在游戏规则制定、惩处不当行为上应主动作为。
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蓝寿荣也表示,当前携号转网方面的问题,还在于没有统一的实施细则。他建议尽快结合《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完善携号转网的实施细则,重点监管查处企业出现频率较高、影响恶劣的违法违规行为。
点评:
出台相关法律并加强监管才能从根本上取缔“霸王条款”,保证市场竞争并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 三道坎:基础设施不完善
制约提速降低费的“短板”
资费下调与宽带提速难题的背后,实际上折射了我国宽带建设的成本较高、投资动力不足、持续面临阻力等深层次难题。
根据宽带发展联盟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宽带速率报告显示,一季度我国固定宽带用户的平均下载速率为5.12Mbps(约655KB/s),尽管相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19Mbps,依然落后于很多国家。
对于资费高的问题,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解释称,主要因为市场供给不足,4G投资还没有见效益,成本降低和充分竞争还有进一步的推动空间。
在固网宽带方面,建设分布失衡与投资动力不足也成了难题。调查发现,在城市市场中,宽带有需求、有市场,运营商光纤到户改造的积极性很高。但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宽带普及和光纤改造还是相对迟缓。
“有些运营商地方公司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指标很重,基本上也都是靠着盈利地区的收入、盈利业务的收入,补足持续建设的亏空,这并不可持续。”一位接近运营商的业内人士说。
专家解析:
专家认为,建设中的难题恰巧说明我国应当重新审视宽带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运营商在公共属性和市场属性间的摇摆,是造成当前宽带建设难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电信行业专家、飞象网总裁项立刚认为,“网费下降空间肯定有,而且还很大。但不是一下子能实现,这与技术进步相关,需要慢慢来。”
“投资建设同样的宽带,偏远地区用户少,运营商需要花十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收回成本,这就让很多运营商自然做出选择,重城市、重发达市场。”项立刚说,这种失衡也导致国内宽带整体速率偏低。
“有线宽带和移动无线宽带的情况应区分对待”,电信分析师曾韬认为,有线宽带的基础建设投入成本相对较大,尤其是光纤骨干网的铺设,前期投入大。建成后,具有扩展性强、维护成本较低、带宽大的优势,所以运营商在有线宽带提速降费方面尚有调整空间。
业内人士表示,4G网络信号要覆盖全国,需要4到5年的建设,对于没有4G基站的地方,根本就没有4G信号,更谈不上4G速率了。
“科技是推动进步的核心力量”,电信分析师曾韬表示,要重视发展新一代通信技术,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资,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还有铁塔公司的运营共享铁塔基站资源,移动流量资费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便宜,网速也会越来越快。
“在有些发达国家,政府采用宽带建设基金等形式,集运营商、市场机构、政府等多方面资金,对回报慢、投入多的宽带建设进行政策性、市场性扶持。”一位通信行业专家认为,市场化的投资引导机制可成为国内建设的探索。
点评:
木桶定律告诉我们,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互联网+”的基础实际上就是通讯网络建设。虽然当前“互联网+”计划热火朝天,但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滞后这一“短板”却不容忽视。
■ 四道坎:合力不足
资费难降的隐藏原因
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宽带中国战略要想加快实施,仍然面临着资金缺口和物业难以协调两大困难,需要多部门之间配合协调。
网速慢、网费贵主因在于供给不足,而供给不足的原因是投资主体单一。据权威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49亿,是世界上最大的网民群体。按理用户规模越大,网络建设的边际成本越低,相应的单位资费也低。但我国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国资为主体,投资主体单一,投入总体相对不足。网速慢和网费贵作为一种市场现象,正是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的体现。
而比规模投资更令运营商头疼的是人为阻力。一位通信业内人士介绍,对于居民家庭使用的宽带,运营商要把光缆接到千家万户,还需要经过小区“物业”这一关,运营商付给物业的租赁费等最终也转嫁到用户身上。
另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建设4G基站,运营企业会面临进入公共场所、地铁车站的难题,这些机构、写字楼、商场及地铁隧道等多会产生费用,有些费用甚至过高而无法推进;而进入居民区时,居民会出现如“基站辐射导致健康问题”等担忧,从而形成阻力。
专家解析:
2013年12月,随着工信部正式发放首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外界期盼民资身份入场的虚拟运营商以搅局者的身份,改变通信业市场格局。然而,过高的热情,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被浇了冷水。
170号段的一些劣势、3G市场竞争白热化,三大基础运营商激烈的价格战、市场的低认知度等等,这些都使得虚拟运营商在运营时并不顺利。
“事实上,从国内虚拟运营商发展一年多来的表现看,很多厂商尚未走出‘试错期’,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差异化服务卖点。”深圳移动市场部一位人士表示,目前这些厂商依旧主打“低资费、低流量费”等价格战,但相比三大运营商,他们并无太多独到优势。
另外,对于光纤入户率较低的问题,通信行业分析师项立刚认为,运营商也有苦衷。一些运营商抱怨,在推进宽带升级的过程中,不时遇到物业公司、小区等设立的不合理费用。
“从国际经验来看,宽带应当成为水、电一样的基础条件,作为建筑物规划、验收的必然环节,不应受到‘物业漫天要价’等阻力,这样才能推动宽带入户,降低成本提升网速,真正惠及百姓。”
上海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管理中心主任孙松涛认为,“应用需求如雨后春笋,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在体制和机制上花功夫,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部门,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标准,形成政府、企业与社会多层级、多能级的改革机制。”
点评:
一个巴掌拍不响,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网费高、网费贵的“痼疾”。
延展阅读:国外流量资费怎么收取?
发达国家:
美国:按流量需求提供套餐。美国的Verizon是目前全球最大的4G运营商,用户每月支付50美元可享有5GB的流量。另一家运营商AT&T则提供20美元300MB,30美元3GB,50美元5GB的包月套餐,3GB和5GB两档超出流量按10美元每GB收费。
英国:签约越长越优惠。4G网络已覆盖英国117个城市和城镇,惠及60%的英国人口。英国运营商鼓励用户选择签约时间长的档位,时间越长越优惠。
韩国:流量可累加。韩国从2011年开始提供4G服务,主要由SK电讯、韩国电信、LGU+3家运营商承担。SKT的18GB流量套餐100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65元,含1050分钟语音,1050条短(彩)信。流量当月用不完的话,下个月可以进行累加。
发展中国家:
越南:在这个基础设施远称不上完善的国度,3G网络却走在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的前面。使用3G打开图片、视频,进行视频对话,基本不需要等待;即使是一段长达5分钟的视频,缓冲时间可能也只需要几秒钟。很多时候,越南的3G甚至比10MB的WiFi都要快许多。在资费方面,以口碑比较好的运营商Viettel为例,用前付费的套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Dmax200类别,适合上网需求量大的人群,收费标准为每月3GB20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60元);而较少上网娱乐的人,可选择MiMax套餐,收费标准为每月600MB,7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21元)。套餐内流量用完后,再上网产生的流量不再收费。
智利:智利人目前平均每月上网费约为60美元(约合人民币360元),在拉美地区属于中等水平。相比之下,乌拉圭的平均网费为37美元,为地区最低水平,而巴拉圭的平均网费则高达168美元。在网速方面,智利的套餐流量内网速和套餐流量外网速差别较大。以使用智能手机为例,办理的是21420比索/月的套餐(约合人民币216.34元/月),可以使用2GB流量。套餐流量内网速很快,超过套餐流量后网速就明显慢了下来。
巴西:根据巴西VIVO公司官网公布的最新套餐信息显示,200MB、500MB和800MB的4G网络套餐的资费分别为每月34.99雷亚尔(约合人民币71.77元),49.99雷亚尔(约合人民币102.54元)和64.99雷亚尔(约合人民币133.31元),价格并不便宜。此外,每月超出套餐额度可另外支付2.99雷亚尔(约合人民币6.13元)享受7天内50MB的补充流量包。网速方面,根据Akamai公司去年第三季度公布的数据,巴西以2.9MB/秒的平均网速排名全球第90位。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