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时,他从火场转移出194个液化气瓶;18年间,1000余次火灾现场都有他忙碌的身影;13年里,他寄出了133张汇款单撑起两个孩子的未来……他就是浙江省宁波市公安消防支队宁海大队教导员薛军毅。
1999年,在扑救慈溪某水泥厂火灾时,薛军毅从火场转移出194个液化气瓶。把最后一个液化气瓶交到战友手中后,薛军毅晕倒在地。医生说,他吸入的有害气体已达到临界点。
“这是我执行消防任务以来的第一场硬仗。”那一年薛军毅21岁,担任抢险班班长。回忆起那次任务,薛军毅记忆犹新:在扑灭明火后发现仓库里密密麻麻摆满液化气瓶,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把液化气瓶转移出来,否则一旦泄漏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设备比较落后,无法测定液化气瓶的爆炸点,每一次拎起都像手握着一颗炸弹。”薛军毅说,“当时根本没时间想那么多,事后想想是有些后怕。但作为一名消防员,必须这么做。”薛军毅说:“哪里有火灾,我们就往哪里冲,这是我们消防兵应有的职业素养,也是必备的职业精神。”
“多争取一分一秒,人民的生命财产就能够少一些损失。”面对火灾,薛军毅在跟时间赛跑、跟死神赛跑。
2007年余姚市某小区发生火灾,浓烟和烈火正在朝一个男孩逼近。而此时,楼道已被大火封住,最快的方式就是架梯救人。危急时刻,薛军毅毫不犹豫地爬上拉梯,但因拉梯高度有限,只能在拉梯上再架上挂钩梯。直到把男孩救出,他才松了一口气。
“拉挂连爬”高空施救,危险性大,对消防员的身体和心理都是极大的挑战,但薛军毅总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2008年,海曙区一居民小区发生火灾,一女士被困在8楼空调外机上,薛军毅又一次冲在最前面,带领战友利用“拉挂连爬”的方法把该女士救出火海。
救人于危难,让薛军毅深切体会到消防员的使命和价值。他说:“每次营救都是在跟火魔、跟死神赛跑,最重要的是心中有一种战斗精神、有一种信念。”“只要参与执行任务,危险随时都在。”在2006年一次民房火灾的救援中,两层楼房突然坍塌,薛军毅被压在底下,造成颈椎3至6节受伤,至今还有明显的后遗症。
火情就是警情,警铃就是命令。作为一名消防战士,薛军毅在一线工作了18年,共执行了1000余次任务,在与烈火的抗争中书写着美丽青春。
作为一名一线消防员,薛军毅爱岗敬业,勇于冲锋,生活中,他又是一个默默助人的“邻家大哥”。因为偶然见到的一篇报道,薛军毅和安徽阜阳的戴桂芳一家结下缘分,十几年间,薛军毅每个月汇款给戴家,资助其一家人的生活和子女学业。这一帮,就是13年。
38元是薛军毅寄出的第一张汇款单。那是2001年,他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的一名学生,一个月的津贴是80元。
38元是薛军毅当时身上所有的钱。薛军毅说:“我家庭条件一般,家里还有欠债。”他还清楚地记得:“一天的饭钱是7.2元,为了省钱,很多时候都是几个人拼在一起吃。”
200元、300元、500元、1000元,最多的一次寄出了1万元。从2001年到2013年,薛军毅共向戴桂芳一家寄出133张汇款单,共12万元。
在薛军毅的资助和鼓励下,戴桂芳的儿子在2006年获得全国动漫设计一等奖,并在2008年顺利考上了大学。戴家女儿也很出色,曾被评为阜阳十佳青年,2010年也顺利考上了大学。直到这对子女大学毕业,并在对方的坚持下,多年的资助才告一段落。
2014年10月,薛军毅获评“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并作为爱民模范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同时,他还和其他4名“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事迹报告。2015年4月,薛军毅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基层公安民警”,在京接受中宣部和公安部的联合表彰。
站在“最美基层公安民警”的领奖台上,薛军毅说:“我只是在本职岗位上做了该做的事,都是很平凡的事。”但正是他在基层工作中的坚守,为人民群众的安全撑起了保护伞;正是他在平凡生活中的坚持,给社会带来了温暖和感动。
薛军毅还说,“我要永远坚持在路上,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穿上这身军装,就必须扛起这份责任。”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