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歌唱家周小燕的追悼会10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尽管当天上海的室外气温仅有3摄氏度,仍有不少上海市民赶来送别。张建一、高曼华、魏松、廖昌永、杨燕迪、李秀英等周小燕的学生悉数到场,送别恩师。
追悼会开始前,现场一直循环播放着周小燕演唱的《长城谣》。前来缅怀的人们都手持一朵玫瑰,周小燕的儿子张本告诉记者:“母亲生前最喜欢红玫瑰,她99岁去世,为前来吊唁的朋友们准备红玫瑰,也寓意母亲艺术生命长青。”
生于1917年的周小燕,按照中国人传统的算法,今年虚岁已经100岁了。但每个人都觉得她离开得太早太突然。廖昌永说起恩师时,难以抑制地泪流满面:“每次都觉得有好多话想跟她讲,一看到她不知道从哪讲。从1989年跟老师学习到现在,一晃二十多年了,都没有待够,还有好多没有学到,怎么就走了?”
“生命有时种植桃李遍南北,音乐无界自成一派贯东西。”追悼大厅里高挂的挽联,高度浓缩了周小燕一生的追求。就连不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周小燕一生执着于音乐教育,她收徒弟“有教无类”:张建一是工人出身,魏松当过文艺兵,廖昌永是农村出来的孩子。许多歌唱家即便不是出自她的门下,她也慨然倾其所能执导他们。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罗魏回忆说,周小燕一直对他讲,不但自己要唱好,还要做好“老母鸡”,孵出更多的“小鸡”,培养歌唱人才。
周小燕曾说,她选学生的标准很简单,第一,他是不是爱国;第二,是不是爱音乐。她认为“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成不成歌唱家老师是培养不出来的,这牵涉到思想、艺品、人品。如今,她的学生活跃于歌剧事业的各个领域,遍布各地。
除了收徒不讲“门第之见”,在声乐表演和教学、节目排演、人才培养方面,周小燕也没有“地域之见”。节目排演上,她不计回报,与中国各地的剧院合作,培养人才,只希望能繁荣歌剧事业。她在71岁高龄时成立周小燕歌剧中心,很快同江苏省歌剧院合作,排演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的经典歌剧《弄臣》。在排练期间,周小燕不慎摔断腿骨,但是在病房里她还坚持给演员指导排练。
周小燕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用西方唱法演绎中国民族音乐。2000-2002年,在她主持下,上海先后连续举办了三届国际歌剧大师班,邀请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琼·道尔门等十多位专家执教,加强了中西音乐文化交流。西安音乐学院代理院长王真说,是周小燕打开了解西方音乐的窗户,从而引导中国美声事业发展,在不断摸索中逐渐找到自己的风格,先生为祖国声乐事业和教育事业,用她的典雅、激情、智慧,给音乐界指明了方向。
著名歌唱家郭淑珍特地从天津赶来参加追思会。她说,周小燕曾说自己不收“关门弟子”,一直到“盖棺”了,就是“关门”了。她也会像周小燕一样,“活到老教到老”,给中国培养更多音乐人才。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