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炳先生1982年创办田家炳基金会,据不完全统计,基金会在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独资和襄资捐建项目数百宗,在全国45所高校捐资兴建教育书院、教学楼、师资培训中心和体育中心,另捐办专业学校7所、中学86所、小学33所、幼儿园及幼稚园5所、医院29所。其他项目包括国家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北京市自然博物馆“田家炳生物标本馆”、南京市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田家炳天文科学交流中心”及全国乡村学校图书室850间。
起家之路
1919年,田家炳出生于广东梅州市大埔县,幼年在家乡接受中小学教育。1935年,父亲去世,正念初中二年级的家炳才16岁,他只好辍学在家,接过父亲留下的家庭生活重担。
18岁那年,家炳迈出了偏僻的客家山村,踏上了创业之路。他赴越南,与同乡合资创办茶阳陶土公司,推销特产瓷土到越南,是越南最大的瓷土供应商,每年贸易量达二三十万吨,相当现在数百万的生意。1939年6月,日本占领汕头,瓷土出口中断,田家炳转赴印度尼西亚万隆,投靠在万隆的一个小镇经营土产洋杂生意的兄长。可是,就在他到万隆几个月的时间,兄长不幸病逝,田家炳只好接替兄长的业务。1941年日寇进逼,他只好疏散到印尼首都雅加达,改经营橡胶业。从此他在印尼居住了二十年,他先后创立超伦树胶厂及南阳树胶厂,经营得法,成绩斐然,1954年,他更往日本购买先进机器,聘请专门人才,从事制造塑料薄膜。
人造革这种行业在香港是不易经营的。田家炳开发出香港人造革行业后,先后又有六家参与,市场起了剧烈的竞争。随着各种政治、经济冲击的纷至沓来,同行们纷纷倒下,田氏公司变成了“孤军作战”。每次意外风暴降临时,客户欠款不能如期收回,田氏欠人的则必须如数清还,幸亏田家炳人缘好、商德佳、作风稳健、信用卓著,各原料供应商都自愿给予无限期的宽限,银行也大力支持,使他度过了每次的难关。
田家炳在印尼的事业正如日冲天之际,由于印尼当局对华侨限制日紧,1958年,田家炳当机立断,毅然从经营多年的雅加达撤出,转赴人地两生的香港。他筹划做回老本行的人造皮革和塑胶薄膜,1960年,田家炳从屯门海边买了一大片沼泽地,当时的屯门简直是香港的“北大荒”,在田家炳的苦心经营下,几年的工夫,那里就出现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现代化化学工业城。经填海建厂,先是聘请日本工程师训练工人,又请了英国技师,因其技术超群,产品精良,业务扶摇直上。他所创办的田氏塑胶厂和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目前是全港,也是东南亚最大的人造皮革制造厂。田家炳也赢得了“香港人造革大王”的美誉。
1968年,田家炳在元朗屏山扩建分厂,添置先进机械装备,产量倍增;后又在荔枝角兴建田氏大厦,作为田氏化工企业的总部。1979年至1982年间,田家炳又把屯门的厂地改建成三座现代化工业大厦。业务出现前所未有的兴旺局面,每年总产值的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经济效益扶摇直上,形成实力雄厚、誉满香江的“田氏王国”。
淡泊名利
田家炳是一个没有私家花园,没有私家车的“亿万富翁”,一个将大半生奋斗得来的财富逾八成献给了教育的企业家,自己却淡泊名利,躬行节俭,过着简朴至极的生活。在香港熙熙攘攘的街头,满头银发的田家炳健步如飞,每天都坐地铁上下班。无论出差去哪里,无论下榻如何高级的酒店,他都是用自己常用的肥皂。田家炳说:“这不是省钱不省钱的问题,主要是觉得不要浪费人家的东西。”他平时的开支除了房租是一笔大支出之外,每月用钱竟然不到3000元港币,与香港一个普通市民的日常花费相当。田家炳十分节俭,袜子总是补了又补。田家炳作为亿万富翁,捐资助学是何等慷慨,可他自己一双皮鞋穿了10年。
当他进入自己名下的田氏企业中心时,也和其他员工一样排队等候电梯,不因自恃老板身份而有一丝特权及优待。
回报社会
田家炳虽然身在香江,但是一直关心着祖国的建设发展,支持着家乡的经济建设。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他受到很大鼓舞。为了帮助祖国发展人造革业,他主动捐赠一套价值数百万港元的生产线给广东省,在他多次派技术员前往协助后,产品质量已符合国际水平。多年来还为国内不少单位引进新的技术,发展新的产品。他对自己的桑梓大埔县也做了不少项目。除了独资兴建154米长、11米半宽的双程行车湖寮大桥、明德大桥、党溪大桥、玉湖大桥、蒹葭桥、廷乐桥、大厢电视差转台、银滩水电站、银滩发展经济基金会及其他多项关系国计民生之善业外,对教育事业还特别关心。他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国要富强,就要造就人才,要造就人才,就要多办学校。近年来他先后上书广东省委书记林若、省长叶选平、大埔县领导和旅居广州、北京的文化界同乡,希望加紧规划在县内各乡镇多办十几间中学,以配合中央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让全县高小毕业的适龄学子都能升入初中,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还望能加办大学,普遍提高教育水平。
1982年,田家炳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以“安老扶幼、兴学育才、推广文教、造福人群、回馈社会、贡献国家”为创会宗旨。自此竭力奉献,德泽四方。迄今为止,基金会捐资设立的慈善项目,不计其数,举其要者,有遍布神州三十一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三十余所大专院校的教育书院、四十余所中学及横贯家乡的医院、道路、桥梁等民生公益捐赠数百宗,加以资助国家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北京市自然博物馆之生物标本馆及南京市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之天文科学交流中心、全国乡村学校图书室五百五十间等。
1984年田家炳在台湾捐出新台币五千万元,成立“田家炳文教基金会”,支持文化教育活动,并每年为全省大专院校品学兼优、家境清寒的学子颁发奖学金。2004年捐助台湾交通大学兴建田家炳光电中心。2005年捐助澳门大学成立田家炳教育研究所。
2009年5月,田家炳捐助三百万,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门口校名更名为“四平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田家炳之子来校视察离开后,校长王锡爵又冒雨将校名更改回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其捐助学校包括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田家炳书院、山东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河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田家炳教学楼(第九教学楼)、西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七号教学楼)、西南大学田家炳教学楼、重庆工商大学田家炳书院、重庆师范大学田家炳书院、河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新疆师范大学田家炳教学楼、四川省西充县田家炳实验中学、日照田家炳实验中学等。田家炳先生还被聘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荣誉院长。
几十年来,田家炳在内地、香港、台湾和澳门捐资兴办1000多个项目,内地的许多师范院校都有他捐资的田家炳师范学院,教学大楼或是其他教学设施,他是捐出财产比例最高的客商领袖,他捐出了自己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财产用于教育和其他公益,汇报社会。
“田家炳基金会”的捐资项目已遍布全中国,且深得各省市区政府各级机构及社会人士的鼓励、支持和肯定。田家炳除了出资捐助,更坚持到访基金会资助的每所大学及中学,与师生交流处世为人的道理,亲自实践人格教育的理想。
田家炳一贯主张捐款做善事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和利,而是真正造福于人民,他不单关心家乡的事,凡是社会上的事,他力所能及的都一样关心。他不仅对教育事业很关心,而且对文化事业亦很重视,如大埔县建青少年宫,他积极捐资赞助;大埔县汉剧团缺乏服装道具等,他也捐巨款解决。
历程评述:
田家炳是一位在海外艰苦创业的华人典型。他不是香港最有钱的慈善家,也不是捐献钱财最大的慈善家,但却是捐出财产比例最高的人。他是一个用心立人、执着立己的人,他的爱国爱乡的慈善情怀无愧为国人敬仰和推崇的楷模。
现在的田家炳已年逾古稀,精神矍铄,老当益壮,其事业之宏伟,德望之崇高,与日俱增,当仁不让之精神,尤令人钦佩!他敦品励学、勤俭自勉、治事严谨,淡泊名利的崇高品格,不分界域地举办善业,关心教育,公而忘私的可贵情操,深为世人所钦敬!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