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国清在国家行政学院创作的作品,并与邓小平饰演者段炼等合影
有一种美,它没有华丽的外衣,迷人的风韵,但它确实美得极致,它需要用心灵去发现、去感悟,书法便是如此。那变化莫测的线条,浓淡相间的墨韵, 使这黑白世界充满无穷的魅力。书法家肖国清始终恪守“心追手摹得古人遗韵,笔耕墨洒开今世新风”的格言,在书法艺术的黑白世界里执着前行,实践着人生的自我价值。
肖国清生于楚文化发祥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河南省丹阳湖市,烟波浩渺的丹江湖,旖旎灵秀的自然风光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风流儒雅。为了在似水流年中不甘沉沦,在蹉跎岁月中耐得寂寞,他默默地辨别着方向,选择了研习书法这条路。
肖国清为微电影《情系延安》书写的作品
肖国清自小喜爱书法,参加工作后,无论是在政府、法院,还是现在中国网从事新闻工作,业余提笔写字似乎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常常伴着白天匆匆的 脚步和夜色的嘈杂,在浩瀚的远古丛林中寻觅、跋涉。于是,自先秦、汉魏至两晋、隋唐,再由宋元到明清,凡是他喜爱的法帖、碑刻是他心追手摹的对象,凡是他 钟爱的古今书家均是他膜拜的偶像。面对古朴高深的汉隶,韵味悠长的“兰亭”,法度严谨的唐楷,意味天趣的宋行,他如痴如醉,心驰神往。冥冥之中,他仿佛找 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灵魂的归宿,有了自由驰骋的天地,倘徉于名碑法帖间,沉浸在”墨“的世界,默默体味,静静沉吟,不求功名,只求在砚田上辛勤笔耕。
对于一个在迷茫的艺术丛林中的拓荒者来说,个性是一把利剑,而肖国清信守的格言则是足以提起和挥舞这把剑的神奇力量。多年来,他晨起磨砺,寒暑 无间,终于斫断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拼搏中,他对自己作出清醒客观的评判,创构了能充分表现自我的新的艺术形体,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清劲于婉媚之内。虽外 露锋芒,而筋骨内涵,所谓涩中自有韵味,荡中自有节律,且墨色浓淡,一任自然,干渴之笔,尤见神采,使人嚼之有味,挹之无穷。
观其结字取势纵横欹侧,跌宕奇逸,错落开张,不落窼白,因而显得气势磅礴,凌厉无前,更能于险中求稳,奇而不怪,充分表现了奇姿纵横的书风特点。正是由于肖国清有着极其深厚的传统功底,又有超轶不凡的艺术个性,既不泥于传统,而又合乎法度,故其书如神龙游天,极综错灵异之妙;似群鸿戏海,有翩 翩自得之态,独辟蹊径,自创新意。
肖国清在冬奥申办成功100天活动现场书写作品
书法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笔墨功夫,更重要的需要书写者具有综合文化素养,也就是所谓的“字外功夫“,肖国清深谙此理。他除了书法、写作兼擅之外,在诗词方面也具有很高造诣。他把“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当作座右铭,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藉此陶冶性情。
在治学过程中,他能正确处理“专”与“博”的关系。“专”,即围绕自己的专业、爱好而专心致志地阅读古今各种书论和碑贴,将碑的凝练苍劲、贴的 醇雅精微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实中灵透,于闲静中把握节奏,扑捉感觉中朦胧而又微妙的深层意象,以获得作品的“魂。”“博”即学习与书法有关的书籍,视美学 为灵魂,视文学和史学为两翼。前辈的真知灼见使他奋求高格调、高境界。于是,王羲之《书论》、孙过庭《书谱》、张怀瓘《书断》、刘熙载《艺概》及《论 语》、《二十四史》等汇集着历史的砚田珍贵点滴,聚成他胸中一泓墨池,从中得到借鉴和启迪。以博”养“专,从而使“专“的程度深入下去。
在注重”博”的同时,把握一个“悟”字。通过广泛涉猎,增强自身文化修养,提高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潜移默化地将这种认知融于心中,倾注笔端,跃然纸上,化作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
四十载寒来暑往砚田笔耕,四十年风雨春秋挥毫墨洒。肖国清在艺术生命中,闪烁着璀璨清辉,带着对书法的挚爱,对事业的执着,对生命的诠释,满载 着喜悦一路走来。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直属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行政学院书法研究院会员的他先后二十余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荣获国家、省级奖 励,获奖作品多次收入书法名人录、作品集,其作品多次在中央、省级媒体刊发。(本网记者报道)
肖国清和奥运冠军陆春龙、易键网总裁尤小龙在北京体育大学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