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清晨6时30分,天已微亮。家住惠州市惠城区江北邮电新村的钟益新和女儿钟舒裕被闹铃叫醒,穿衣服、上厕所、刷牙、洗脸,这些同龄人十分钟内就能完成的事,钟舒裕要花上半个小时才能处理好。
母亲陈小容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女儿正费力地处理这些生活中的琐事,虽然她很想替女儿做这些事情,但理智告诉要克制住。在陈小容看来,尽量让女儿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既是对身体机能的锻炼,又是对生活价值的追求。
在女儿吃完他精心准备的早餐后,钟益新提起女儿的书包挂在胸前,背女儿到摩托车上,向高考考场出发。
钟舒裕是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的高考考生,从小患有脊肌萎缩症,无法行走。学校专门设了高考“绿道”,钟舒裕由父亲用摩托车直接送到考场楼下并背进考场。“小学还能搀扶着走几步,后来就不能行走了。”行动不便的钟舒裕由于有了亲人和师生的陪伴和支持,仍保持着开朗的个性,她对梦想有期许,“想好好学习,考上大学。”
上学路之艰难
从家到学校不到两公里的路程,身体健康的学生走路10多分钟就到了,但钟舒裕要花上半个小时。时间都花在了下楼、上楼上。钟舒裕家在8楼,且是楼梯房。50岁的钟益新只能背着女儿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下去。背到一楼,将女儿扶上摩托车的后座坐稳后,钟益新发动那辆黄色的老式摩托车,稳稳地出发了。
路上要经过两个红绿灯,摩托车不敢开快,花了10分钟才能到考场楼下。钟舒裕的考场在5楼,对他们来说,爬这段楼梯很辛苦。
平时学校照顾钟舒裕的特殊情况,高二分班时把原来在高楼层的文科班换到了低楼层3楼。“平时背上3楼是一鼓作气上的,但这两天高考考场在5楼,中途要停下来歇歇,不然上不去呀。”钟益新说。去高考考场一趟要花上30分钟。这样的路父女俩高考这两天每天要重复四次。
随着女儿的渐渐长大、体重增加,渐渐变老的钟益新明显感觉到背女儿上下楼不如前两年那样轻松了。一开始,钟益新从1楼爬到8楼只需10分钟,但随后要20分钟、30分钟。此外钟益新还要遇到不同的问题:夏天的楼梯间闷热,背女儿总是汗流涔涔;冬天两人都穿厚厚的衣服,背起来特别沉重和不便;回南天楼道湿滑,钟益新要小心翼翼,怕脚下打滑。
追梦路之坚持
钟舒裕刚开始学走路时,她姑姑感觉不对劲,“怎么一直摔跤呢?”钟益新也感到不妥,急忙带着女儿到医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最终确诊为脊肌萎缩症。
钟舒裕3岁时,陈小容下岗待业,钟益新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夫妇俩除竭尽所能带女儿求医问药、积极治疗外,还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感染女儿,让女儿快乐成长。
从小学开始,钟舒裕由夫妇俩背着上学。从初一开始,钟舒裕就由钟益新背着上学了。由于学校上学、放学的时间会和自己上下班的时间冲突,钟益新特地换了一份可以灵活调整时间的工作,以配合女儿的学习和生活。
因为行动不便,钟舒裕基本上每天只能在学校或家里来回。只有在钟益新有空的时候,才有机会坐着爸爸的摩托车到东江边兜兜风。有了亲情的陪伴和支持,钟舒裕一直保持着开朗的性格,她对梦想也有期许,“想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考虑到自己的情况,她的理想大学是离家较近的惠州学院。
钟益新说,女儿晚上学习很晚,他既赞许又担心,特别担心女儿因休息不好而影响身体,因学习压力大而恶化病情。令他高兴的是,钟舒裕的成绩在班上还不错,模拟考试排在全班第三名。
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也很敬佩父女俩。“钟舒裕是名很乐观、乐于助人的学生,她总是安静地埋头学习,把自己的桌面收拾得干净整洁。她爸爸总是面带微笑,平易近人,做事小心翼翼,唯恐妨碍了大家。”钟舒裕的班主任贾崇平说,“他们感动了全校师生”。
考完高考后的钟舒裕很淡定,她说接下来会在家休息一下,重看一遍《红楼梦》。钟益新则笑着说,“女儿考完试,我也可以‘放假’一段时间了;相信女儿的努力不会白费,希望她能够实现读大学的梦想。”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