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3月20日发表题为《中国的大规模消费型武器》的文章,作者为约瑟夫·林,全文编译如下:
2014年8月,中国国营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的黄浦江下水了一艘新护卫舰,这是一种常用于潜艇战和海防的小型战舰。这艘护卫舰下水的时候,普通路人或许会以为这是中国海军迅速发展的舰队的另一艘军舰。但是,其预期的接收者并不是中国海军,而是阿尔及利亚海军——这是阿尔及利亚在2012年马来西亚的一个武器展览会上从中国预订的三艘护卫舰之一。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主要的小型武器供应商之一,但是其出售护卫舰也并非是什么新闻。正如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在3月中旬所报道的,中国现在已经取代法国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武器出口国,紧跟在俄罗斯和美国之后。2010年至2014年间,中国占据全球武器销售的份额是之前五年的近两倍(从2005年至2009年之间的3%到2010年至2014年之间的5%)但是其大型武器平台出口相较之前五年,却增长了143%。
未来十年,随着中国和印度成为全球供应商,其制造的先进武器平台将充斥着武器市场。从前仅仅买得起二手冷战时代武器的发展中国家,不久之后将能够买得起从战斗机和军舰到精确制导武器的所有东西,而不必倾家荡产。而且和消费性电子产品类似,这些平台的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提高,尽管其价格在降低。
推动这些变化的是印度和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从最初无力依靠自身力量生产先进武器,但是清楚地认识到依赖外国供应商的风险,这些国家现在已经将逐步实现国防采购自给自足作为目标。
作为第一步,他们在过去数十年中一直在购买同种类型武器的各种版本。之后他们将可观的资源投入到复制这些技术之中,吸收外国的关键性武器技术,重金投入本土的武器研发项目。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现在操作着数百架本国研发的歼-10战斗机,并且正在测试歼-20和歼-31隐形战机。
中国的武器系统较之那些竞争对手通常更为廉,其通常性能也足够良好。例如,2013年9月,土耳其放弃了美国、俄罗斯和意大利-法国的防空反导系统而选择了中国的系统。此举令许多观察人士大跌眼镜。尽管中国的系统不像美国和俄罗斯的那样可靠(与其他的北约系统也不兼容)但是其价格却很有优势:34亿美元的定价,较之俄罗斯和美国的系统显然廉价很多。
2011年以来,中国也向多国出售了“翼龙”武装无人机。“翼龙”的性能与美国的“捕食者”无人机相近,但是,其定价却不到后者的四分之一。正如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公司当时的营销和战略部负责人马尔万·拉胡德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所说的:“中国将在很多很多领域,包括高端市场,与我们竞争。”
当然,中国和印度仍是全球最大的两个武器进口国。两个国家的国防工业都不能满足自身军队的所有需求,所以就可预见的未来而言,它们都将依靠俄罗斯和西方,特别是在复杂的平台和技术如反潜机和喷气发动机方面。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