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网  www.bjzxnet.com 我要投稿   登录   注册
北京资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艺术

闲话“书画同源”

时间:2015-05-30  来源:北京商报  

   “书画同源”是传统书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大量史实表明,远古时期陶器上的动植物图案应该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最早的书与画了。后来在这些“书画”的诱发下,先人们创造了“象形文字”,而象形文字时期也正是书与画呈现亲密“墨缘”关系的“同体期”。史上最早为“书画同源”做文字释解的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张彦远要说的是,书与画原本同形(指象形文字),分解后方各显其能,文字去传达意义,绘画去表现形象,也才有了“书”与“画”的称谓和两种不同的表象形态。

  虽然书与画表象与功能上有了差异,但抽象的线条依然是它们共同的母体。张彦远就认为:“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维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既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元代赵孟頫也有题画诗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近代书家王世镗认为:“从来书画本相通,首在精神次在功。悟得梅兰腕下趣,自然指上有春风。”现代画家黄宾虹也曾强调:“书画同源,贵在笔法。”可见这些古今大家的说法都阐述了书画同源、同理、同趣的问题,书与画既是天造之合,也是“墨缘”。自“汉画”始,绘画中的用线之法渐渐用“书法”取代“描法”。而书法本身的用笔、结线、墨韵、章法则更灵动自如,其抽象之美也开始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晚唐以来水墨文人画成为主流,体裁的素淡表征对书画家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了,比如笔法与墨法技艺层面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人的笔情墨趣和“造象、言象”的水平。放眼望去,历史上书与画并重的大师不胜枚举,像宋代的“苏、黄、米、蔡”;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沈周、文征明;清代的郑板桥、金农;近代的吴昌硕、赵之谦;现代的齐白石、林散之等。

  “书画同源”还表现在有共同的哲学和思想体系。作为传统艺术中最重要的“载道”手段,书法与国画体异质同,与儒家、道家精神的渊源最深,诠释也最直接、最具体,而意象的创作方法、和谐的意境追求、灵感汲取与创作轨迹诸层面上的一致性也是惊人的。

  缘于“书画同源”,相辅相成的关系,书法与国画的巅峰都是在魏晋、隋唐、北宋以前出现的,晋人王羲之所书的《兰亭序》内容健康高雅,形式清新唯美,带给人思想与情感层面的诸多启示;唐李思训所画的《江帆楼阁图》,宋王希孟画的《千里江山图》、马远画的《踏歌图》等都呈现了儒家“中和之美”与道家“自然之妙”的融合。


[正文结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北京资讯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北京资讯网,未经北京资讯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京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热门点击
  1. 2022首届河南“我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届国际无人机系统展将于
  3. 策协快讯 走进广告喷绘龙头企业—
  4. 汝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鹏,副市长
  5. 火车半夜深更鸣笛声震耳欲聋?当地政
  6. 2022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
  7. 天寿陵园成功摘得紫钻标识,填补北京
  8. 2022第十三届减灾应急安全博览会将
  9. 新乡学生投诉: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学费
  10. 金水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说明  
北京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5  http://www.bjzxnet.com
主办单位:北京资讯网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4043660号 技术支持:河南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