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武士图
墓葬壁画的起始与人类对自身归宿场所的装饰,在西周墓中就曾发现在生土墓壁上画的白色连续棱纹图案,这也许是最原始的墓室壁画。北朝后期是中国历史上继东汉之后壁画墓的又一个兴盛时期。
在1983年宁夏固原发现的李贤夫妇合葬墓、1993年宇文猛墓、1996年田弘夫妇合葬墓中,都发现有壁画,但保存好坏不一,其中北周李贤墓出土壁画较多,有24幅(现存18幅)。李贤为北周使持节少师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秦河渭诸军事原州刺史河西桓公,为北周重臣。
李贤墓壁画分布在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内。因塌方和地震等影响,甬道内和墓室内的墙壁错位或塌落,使之壁画残缺不全。壁画的内容有武士图、仕女图等。

图2武士图
武士图分别绘在墓道、过洞、天井东西两壁,位置左右对称,每幅均绘一尊直立武士。武士图中的武士形体高大,有的头戴高冠,髭须浓密,身着红色眷交领袍,下身着裤褶,脚穿麻履,双手执环首刀,目光炯炯,威风凛凛。有的身着裲裆明光铠甲,双手捧刀,表情威严(图1、2),这些武士图庄重森严,威武震慑,俨然如墓室的护卫者。

图3 侍女团扇图
侍从伎乐图均绘在墓室四壁,因墓顶和墓室大部分墙壁塌方,画面毁损严重,幸存的壁画尽是个人形象,画幅均用红色边框分隔,壁画颜色有的还比较鲜艳。墓室南壁西端残剩的侍女团扇图女头像,面目清晰、表情端庄、眉目细弯,双侧发髻,大耳垂肩,双目前视,身着高领衣,双手持一把团扇靠于左肩(图3),仿佛仍在侍奉豪门女主人。

图4 伎乐槌鼓图
南壁东端绘一个伎乐女工伎乐图,头像稍残,身着宽袖衫,腰束带,右侧画一个鼓,双手执槌击鼓,乐女脸型较长,头向左偏转,神情自若。女工面容丰润,服饰随风飘摆,似在为舞会击鼓伴乐,轻歌曼舞,画面堪比敦煌莫高窟西魏供养人(图4)。该壁画虽然色彩较鲜艳,但破碎较严重,裂缝、孔洞处甚多。
宁夏固原李贤墓壁画展现了北周高超技艺的绘画风采,壁画以写实的手法,彰示出墓主人生前威风八面的柱国大将军身份和豪华富贵的生活景象。绘画风格上继承了汉魏时期古拙奔放的作风,壁画中所绘的侍从形象是较典型的西魏、北周奴婢形象。技法上以白色灰浆做底衬,黑色粗线勾勒人物外形轮廓及衣纹服饰,并逐层使用晕染法来表现人物面部和服饰,使得人物和服饰均栩栩如生。壁画色泽鲜艳、人物姿态生动、体态秀长秀丽、用笔简洁质朴、做工线条流畅,继承了魏晋绘画简练明快,构图活跃奔放的艺术传统。壁画的位置安排也较为适宜,画工采用硬豪锋笔,巧妙地在墓室不同的位置上作画,技术熟练,遒劲简练,中锋走笔,飞动匀洁之感,豪放而不粗俗,给人艺术的享受。尤其壁画中粉红晕染法的使用是一个重大发现,开启了后隋唐壁画的一代新风。宁夏北周壁画的发现填补了西魏至北周墓葬画史的空白,并为考古科研人员探讨隋唐墓葬壁画的历史演变进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并为研究古代建筑史、古代服饰史、北周府兵制度提供了宝贵资料。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