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白天亮)2014年,全国共有23个省份发布了工资指导线,其基准线大多在12%以上,下线多在4%左右,只有宁夏的下线定为“零”、海南则定为“零或负增长”。
工资指导线包括基准线、下线以及上线。其中下线是企业工资增长应达到的最低幅度,主要适用于经济效益下降或亏损的企业;基准线指平均增长幅度;上线也称为预警线,是指企业工资增长允许达到的最高幅度,适用于经济效益有较快增长的企业。从去年全国各地发布的工资指导线来看,基准线最高的是河南和新疆,达15%;广东最低,为9%。上线一般在20%左右,其中福建、江西、河南不设上线,广东省确定的上线最低,为14%。
据了解,工资指导线的制定主要以当地经济增长、社会劳动生产率、城镇居民价格指数预期增长水平等为依据,并综合考虑国家及周边经济发展、本地就业状况、劳动力市场价格、人工成本等因素。
工资指导线不具有强制性,其作用主要是指导工资集体协商,为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确定工资水平提供参考。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的研究显示,近年来各地通过工资指导线调控收入差距尤其是国有企业收入差距的意图更加明显。如江西省2013年要求,相关部门在核定国有企业工资总额时,对职工工资水平达到所有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企业,原则上按下线控制其工资增长。北京市2012年要求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职工工资增幅不得突破上线,在2013年进一步明确市属承担公共服务及享受财政补贴的国企,职工平均工资增幅不得突破基准线。类似这样的调控,体现了公平性的原则。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