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新余11月12日电 (记者吴齐强)日前,记者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湖头村委会的村级民事代办宣传栏上,看到这样一句承诺:“服务进一步,群众少跑路”。宣传栏上,代办种类、具体程序、代办员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一目了然。罗坊镇是新余市村级民事代办的“发源地”,村民不用出村、不用花钱,通过村里的代办员就可办理医药费报销、农机补贴等28类事项。自去年8月至今,全镇代办点已帮助村民代办各类事务5000多件。在一些偏远行政村,超过90%的村民选择找代办员帮忙办事。
为啥这么改?“如今农村老年人多,有不少是留守老人,年纪大了,出门办个事容易丢三落四,但资料不全又办不成事,费时费力。”今年74岁的村民郭尚义说。
今年初,新余在全市37个乡镇、408个行政村实行村级民事代办点全覆盖,给予每个行政村每年5000元的民事代办经费,县、乡财政分别按3000元、2000元的标准配套。每个代办点均做到有门牌、有专人、有电话、有制度、有台账,建立了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3项制度,制作了《便民办事一本通》,代办员领取一定补贴。市委书记刘捷说,推行民事代办制度,设立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就是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经过近一年的全面推广,民事代办制度在新余已经常态化,实现了从过去群众“求服务”到如今干部“送服务”的转变。在后溪村委会民事代办点,前来办事的曾德华说:“我们村离集镇8里路,以前办事都要跑到乡政府,现在只要到代办点来,代办员就会告诉我需要提供哪些证件,直接帮着把事情办好,真是又省心又贴心。”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