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5月28日电(记者文涛 魏圣曜 白瑞雪)受“4·25”尼泊尔地震影响,西藏边境小镇樟木交通、通讯全部中断,一度成为“孤岛”。驻守在此的西藏军区驻樟木某边防连的近百名官兵,在地震发生后的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构筑起一座无比坚固的“生命方舟”,成功救护和安置、转移群众近2000人。赢得了受灾群众的爱戴,树立起大灾大难中救护群众、守家卫国的典范。
军人在,“主心骨”就在
“4·25”强震袭来时,连队官兵们正在午休;霎时间山摇地动,营房楼瞬间被撕出几道大口子,在营区门口站岗的战士们一边奔向营区喊醒战友,一边吹响紧急集合哨。
几十秒内,全连在位的72名官兵集结完毕。“我当即将人员分为8个组,分头执行搜救人员、搭建帐篷、后勤保障等任务。”连长许荣锋说,地震发生前,官兵们每月至少演练一次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过程与平日里完全一致。
强震后余震不断,樟木镇四周山体持续塌方。由于连营地是整个樟木镇少有的一小块开阔平地,加之建筑物少,地震发生后不到10分钟,1000多名群众就哭喊尖叫着涌进营区寻求救护,一些受了伤的群众更是乱成一团,恐慌情绪弥漫。
见此情形,副指导员龙舵丹增一把抓起扩音器、跳到高处向大家喊话:“大家安静、不要慌,维持好秩序!最大的地震已经过去,之后都是小余震。只要我们解放军在,就会保证大家安全!”一番简短有力的喊话后,原本惊慌无助的人群逐渐平静下来。
“在危难时刻,当兵的一定要做群众的主心骨,我们首先不能乱,才有机会抢救保护群众。”许荣锋说,简单清点损失后发现,全连有6人受轻伤、6座营房受损成为危房、一些设备被严重损坏。但顾不上细察损失,他就立即下令刚刚组建的搜救小组前往人口最密集的迪斯岗村营救群众。
在地震当天的搜救中,官兵们共救出8名重伤、10名轻伤群众。从总装备部来这里“下连当兵”的汪泽元在搜救中几次被余震震倒,导致腰部受伤,但他硬是忍着伤痛,坚持和战友们一起将重伤群众抬进7公里外的镇医院救治。把所有受伤群众都送进医院后,汪泽元已经痛得两腿打颤,直不起腰来。
五天四夜,“方舟”创造奇迹
4月25日下午,许荣锋通过卫星电话联系到上级领导,得知樟木已经断路、断水、断通讯,完全成为“孤岛”;而此时,还有群众不断奔向营区,人数很快上升到近2000人,这早已超出连队的承受能力。帐篷、食品、药品、被褥等物品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么多人的吃、喝、睡问题怎么解决?
“我们几个干部紧急商量对策,大家一致决定,把所有能用上的家当都拿出来,撑一天算一天。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让这一小块平地成为受灾群众的‘生命方舟’,用尽所能保护每一个群众!”许荣锋说,连队班子统一思想后,迅速传达到各班组,要求每一名官兵要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对待这些受灾群众,直到上级救援到来。
震后不到半小时,官兵们就在不停的余震中紧急搭建帐篷,能用的所有材料都用上了,也只搭建了12顶,尽管帐篷内已拥挤不堪,但还有500多人无处安置。“拔掉大棚内的菜!”看到雨越下越大、天逐渐黑下来,龙舵丹增当即建议把连队仅有的5个温室大棚清理出来。司务长吕水彬带头拔菜,战士们迅速打扫。很快,村民们住进了大棚。每个大棚约能容纳100人,刚好解决了住宿缺口。
刚解决好住的问题,又出现了新难题:地震后的降雨使气温骤降,而官兵们从已成危房的营房内只抢救出100条被子,被褥严重不足,怎么过夜?有村民建议镇里的宾馆都已空了,闲置的被褥很多,可以拿来救急。但从连队到镇里好几公里,天也黑了,雨又下得很大,加之余震不断,沿途还有好几处塌方点仍在不停落石,去的话危险可想而知。
“顾不了那么多了。”龙舵丹增挑选了26名战士冲进镇里。那天晚上,战士们像打仗一样,小心翼翼躲避着不停掉落的砖瓦石片,挨个宾馆找被褥,几乎找遍了全镇所用宾馆,硬是弄来了几百床被褥和毛毯,解决了受灾群众的保暖问题。
“他们在用生命守护我们!”4月29日见到记者时,67岁的上樟木村村民次仁多吉含着泪告诉记者:“没见过这么好的兵,5天4夜啊!他们自己省吃省喝让我们吃饱,把帐篷棉被让给我们,自己缩在墙角受冻。”记者采访发现,在守护受灾群众的日子里,全连72名官兵没有一人吃过一顿饱饭、睡过一个好觉,更没有人有过怨言。
在樟木指挥救援的聂拉木县县委副书记李冬说,樟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那段时间里,安置人数最多、救护伤员最多的就是这个连队:“难以想象,不足百人是如何保障近2000人的生活,他们成功安置了樟木镇半数群众,这简直是个奇迹。”
群众撤离,他们留下戍边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军民关系在此次灾难中、在这个连队得到充分体现。樟木成为“孤岛”的第3天,记者徒步进入樟木,在连营区看到,不少村民趁着余震间隙,回到家中找出肉、蛋、菜等食物,送到营区,尽管数量有限,但表达了一份感激之情。
龙舵丹增说,有四五位藏族女孩,从进入营区安置点开始,就一直帮忙打扫所有帐篷内外的卫生,每天帮着洗菜、洗碗;在营地附近做生意的“老王”右腿是假肢,还在地震中受了点伤,也忍着伤痛,和炊事班一起给大家炒菜做饭、分配物资……“震后最艰难的时期,老百姓和我们互帮互助,真正拧成了一股绳。”许荣锋说。
由于震后樟木镇地质结构疏松、山体大面积滑坡危险加大,4月29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下令樟木镇全员转移。记者发现,许多人不愿转移,尤其是商户们不愿丢下经营多年的产业。“我们只能苦口婆心地反复劝说。”许荣锋说,官兵们分成17个组,挨个帐篷做思想工作。基于和受灾群众相处的这段时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没费多少时间,就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解放军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走了你们还要留守,缺啥吃的用的,就打开我的商店随便拿。”撤出樟木时,女商人卓玛一定要留下店铺钥匙,方便留守官兵拿物资,但被许荣锋婉拒。记者在群众撤离现场看到,许多群众走出营门时,“三步一回头”,再三叮嘱留守官兵注意安全、多多休息;一位年轻战士背着藏族老阿妈、手提大包行李,送上车后马上就去背下一位老人,藏族老阿妈坐在车上偷偷抹泪……
官兵们将最后一批群众护送过最危险的路段后,有新兵问许荣锋:“连长,大家都撤了,我们不会也撤吧?”许荣锋说:“如果我们撤了,这片国土谁来守?”
按照上级指示,在所有群众撤离后,这个离国门最近的解放军部队还要继续坚守在“空城樟木”,履行保卫国土,守护国家和群众财产,执行边防巡逻等任务。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繁重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