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半,伴随着村里的广播声,蒲晓燕摸着黑,打开手机的照明灯,窸窸窣窣地穿好衣服。从自己的房间下楼,到了“客厅”,蒲晓燕的世界才算有了灯的光亮。
这是蒲晓燕一家在2008年四处借钱盖的两层小房子。她和爸爸住楼上,爷爷和奶奶住楼下。新房子里就两盏照明灯,都在一楼,一盏是专门给瘫痪在床的爷爷照明,另一盏在厨房。
蒲晓燕顾不得在家吃早饭,使劲儿蹬上有点不合脚的鞋子,背起书包从家里出来。她得在山间小跑一个小时,才能赶到山下的蔡和乡中心学校准时上课。那时天还没亮,坟地又在必经之路,这个14岁的姑娘每次都会有点害怕,依然把手机的照明灯打开,然后闷着头往山下冲。
每天往返学校的路上,蒲晓燕得合计很多事情:中午吃什么省钱,给家里做饭烧的柴不够了等周末得上山打些柴火,这周去山里要换一个地方放牛羊,顺便去河边把家里的衣服洗了……
2001年,蒲晓燕出生在四川省渠县蔡和乡锅滩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她出生时,母亲因难产离世,后来父亲患上“间歇性”精神病。蒲晓燕是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拉扯大的。可在2012年爷爷又得了偏瘫,卧病在床。
她从一年级,跑到了现在的九年级。
锅滩村背靠仰天湾,对面是大山。打蒲晓燕记事儿时起,她就开始管理家里的牲口。一放假,她便牵着“晓燕专属”的牛羊满山跑。一只羊在前面带路,她在后边牵着牛走。好几次,她力气小拉不住牛,被甩到了河里,成了“落汤鸡”。有段时间家里的猪身上长了寄生虫,蒲晓燕每天都往猪圈里跑,“给猪崽崽挤虫子”。
“牛是去年卖的,猪去年卖了一头,自家啃了一头……”蒲晓燕一笔一笔记着这些账。
尽管生活艰难,但蒲晓燕的脸上依然写着微笑和自信。她是班上的团支部书记,要协助老师管理好班级。班上同学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她总是积极主动地关心。哪个同学这次考砸了,心情不好,她会笑着安慰她,失败是成功之母。学校留守儿童特别多,学生往往和爷爷奶奶在家居住,大多条件都不好。家里有个什么事情,晓燕总能从同学的脸上找到蛛丝马迹,然后宽慰他们。
2013年,她被评为达州市十佳“美德少年”之自强少年,四川省“美德少年”。 2015年6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在《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播出了她的事迹。
来自各地的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关心和帮助她。晓燕把这些人默默地记在心上,每逢过年过节,晓燕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他们发去祝福短信,并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晓燕特别喜欢吹竖笛。在家里干完活后,她总爱到家后的小山坡上吹奏一曲。因为她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她也要将心中感受到的那份善和爱传递下去!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