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妻子张晓晓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28岁的壮族小伙儿邓杰鹏原本会像他家人所规划和设想的那样,按部就班地打工、结婚、生子,过上平静而幸福的生活。短短几年间,为妻子治病让这个年轻人背上了难以承受的重担——65万元治疗费。
“钱可以再赚,人命不可以再来”是这个壮族家庭成员间相互鼓励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这样的信念下,哪怕张晓晓的病情再严重,这家人都没想过放弃。
得知无偿献血者的直系亲属可按实际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后,从2011年8月至今,邓杰鹏累计献血26次,献血量相当于3.8万毫升,他用不计回报的付出书写着“献血续命”的爱情。
“他是我生命中遇到的第一个对我这么好的人”
邓杰鹏出生在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明亮镇九龙村,初中毕业后,在南宁一所中职学校读模具专业。
2006年毕业后,邓杰鹏在广东惠州打工时,认识了来自河南商丘的张晓晓。在小邓的眼中,晓晓是一个热情、善良却不懂得照顾自己的女孩,而他就是那个想要照顾她的人。
“谈恋爱的时候,我有什么要求他都能做到。感觉除了我爸妈,他是我生命中遇到的第一个对我这么好的人。”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张晓晓言语中透出几分甜蜜。
当晓晓提起想要嫁到广西时,她母亲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隔几千里那么远,想见你一面都难!”
晓晓的妈妈几次追问她跟小邓分手了没,她瞒着母亲说分手了,暗地里还是在跟他交往。
家里给她安排了好几次相亲,晓晓都没有答应。父母拗不过女儿,最终同意了这门婚事。
两个终于走到一起的年轻人憧憬着他们的幸福生活:从惠州到深圳富士康工作后,他俩的月收入从原来的1000多元提高到三四千元,攒几年钱,回家盖房子、买车,再有个自己的孩子,小家庭就圆满了。
2011年6月,邓杰鹏陪晓晓孕检时,发现她的血液化验结果中有的指标出现异常。那段时间,晓晓常莫名其妙流鼻血,刷牙时也经常出很多血,一开始还以为是吃东西上火、刷牙太用力导致,也没太在意。
随着预产期临近,晓晓的病情日渐加重,连爬楼梯、上厕所都觉得累。在进行检查后,医生怀疑晓晓得了白血病,邓杰鹏怎么也不相信。他请假送妻子到武汉一家大医院做骨髓穿刺检查后确认,妻子造血功能低下,是因为患上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听医生说,有部分人在怀孕时会出现这种症状,生完孩子后会自然恢复。但晓晓并没有这么幸运,她的病情始终没见好转。
在医院生产时,晓晓一度发高烧到39度多,剖腹产后在ICU治疗时,晓晓一天的治疗费就需要1万多元。生产后住院的两个月,就花了20多万元治疗费。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急,常伴有严重感染或出血倾向。随着病程发展,会导致严重的内脏出血和败血症,不经有效治疗多在6~12个月内死亡。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邓杰鹏想尽了办法。尽管办了新农合,但一年的报销上限是15万元。不断增加的诊疗费用,对这个农村家庭是一个难以承受的负担。
每次钱不够了,不用邓杰鹏开口,他的父亲就会主动问他还需要钱吗,家人总会东拼西凑想办法把钱交到他手中。
当时,在深圳富士康工作的邓杰鹏从一名流水线上的工人升为初级管理人员,月收入达到5000元,要照顾在南宁治疗的妻子却分身乏术。家人劝他如果不能请假就离职算了,“毕竟工作好找,人命关天!”
恰好公司在南宁新建了一个分部,急需用人。2011年年底,在公司人力部门的安排下,邓杰鹏调到了富士康南宁科技园,一边上班,一边抽出时间照料卧床的妻子。
“那是老公的血”
患病后,为了维持身体机能,每个星期张晓晓要输一次血小板和“去白细胞红细胞”。由于各大医院的血液供应都比较紧张,病人用血需要排队,不能及时输血,病人常常会出现险情,而且一个星期输一次血小板和“去白细胞红细胞”的费用要2300元。
了解到无偿献血后直系亲属可按实际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而且还能优先用血,邓杰鹏决定为妻子“献血续命”。
2011年8月26日,邓杰鹏第一次走进南宁中心血站。小邓还记得,献完血当天晚上,医院就给晓晓安排了输血。
献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全血,一种是成分血。全血就是直接抽取200~400毫升血液;捐献血小板是用机器将血液分离后只采集血浆和血小板,红细胞输回体内,捐献一份血小板,基本等于2000毫升全血手工分离的血小板。从2011年至今,除了第一次献出400毫升全血,每隔一段时间邓杰鹏就去血站捐献“1人份”或者“2人份”血小板。靠着丈夫的无偿献血,张晓晓得以长期免费用血,几年来从血站报销的输血费用已达8.3万多元。邓杰鹏累计无偿献血量相当于3.8万毫升。两本鲜红封面的献血证,填得满满的。
“这些年来,我的身体里不知流着多少人的血,但我总觉得,那是老公的血。”张晓晓说。
每次献完血,邓杰鹏的手臂都要疼上两天,谈起输血带来的疼痛,他说:“我所受的苦远远不及妻子的万分之一,献血是我唯一能为她做的,我吃这点苦根本不算什么。”
有段时间,张晓晓转院到家乡河南那边治疗,邓杰鹏却依旧每隔一段时间到血站去献血。一开始,晓晓不理解丈夫的做法,那段时间她都不用输血了,丈夫还这么做,不怕伤身体啊。邓杰鹏解释说,每次去医院治疗时,血小板是最难约的,因为保存周期短,血站不敢大量采集。他看了血站的宣传材料,血小板只要15天就会再生,献成分血相当于让“血液出去旅游了一下再回来”,想到妻子生病时得到过那么多陌生人的帮助,他决定坚持献血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输血只是维持身体机能,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病情的反复不断煎熬着这对年轻人。
2015年6月1日,邓杰鹏带妻子去医院做造影。报告出来那天医生悄悄地把他从病房叫了出去,告诉了他检测报告显示晓晓的盆腔部位有一个巴掌大的肿块,怀疑是卵巢癌。
“别治了,回家吧,就算治好了也会复发。”考虑到邓杰鹏家里的情况,医生劝他放弃治疗。邓杰鹏当即表示,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也不会放弃救治妻子的希望。
医生被邓杰鹏的“固执”感动了,决定为晓晓进行手术。术后发现,晓晓盆腔部位的脓肿只是良性病变,不是恶性肿瘤。
担心妻子不同意接受治疗,那份检测报告书被邓杰鹏带回家藏起来。术后晓晓知道这件事后,含着泪说,是丈夫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像我女儿得这种病,在有的人家,肯定早就被送回娘家了,可叹我的姑爷、亲家对我女儿这么好!”来南宁看望女儿的张晓晓母亲也感动地说。
“等我病好了,就给你做一桌好吃的菜”
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盆腔囊肿切除术时,晓晓的肠管破裂,导致粪便泄漏,积在腹腔中,久久未能愈合的伤口总有粪便漏出,每天得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再用引流管导出脓水和粪水。
接连的打击和不断增加的医疗费账单让邓杰鹏一度感到有些绝望。“生活为什么对自己这么不公?”难受过后,他总会鼓励自己:这也许是老天对他的考验。
由于腹腔严重感染,晓晓每天都会发高烧,冷的时候盖两床被子还打冷颤,热的时候浑身汗湿。肠管破裂导致吸收功能急剧下降,这个原本清秀的姑娘消瘦得体重还不到35公斤,胳膊细得找不到血管。出院回家,她看见镜子里的自己,忍不住哭起来,“怎么变得像骷髅一样?”
破损肠管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晓晓在家养病期间,每天都要更换好多次造瘘袋,想到丈夫白天很早就要起床上班,夜里还经常要把他叫醒帮自己更换、冲洗造瘘袋,晓晓很不忍心。邓杰鹏宽慰她说:“那有什么,你没事就好啦。”
2015年1月,张晓晓22岁的大弟张向博从河南老家来到南宁,和邓杰鹏轮班照料她。幸运的是,晓晓和弟弟做“HLA高分辨检测”时,报告显示她和大弟的配型完全一致,符合骨髓移植的要求。
邓杰鹏有些后悔,应该早几年去给妻子和内弟做配型检测的,不该选择保守治疗,结果几年下来花去了65万元,现在已经不可能再借到30多万元做骨髓移植了。
邓杰鹏为妻子“献血续命”的事迹被当地媒体报道后,感动了不少网友,大家纷纷伸出援手。
几年前,新疆兵团农三师职工白先生的女儿不幸被血液病夺去生命。看到邓杰鹏的故事后,他和妻子以及一起种枣的叔叔商量,把今年地里收获的6吨上好的和田大枣免费运到南宁,捐给这对夫妇用于治疗。
在媒体的帮助下,南宁市民发起了帮邓杰鹏义卖红枣的行动。通过网络等多方渠道,社会各界为他们募捐到的善款已达42万元,虽然后续治疗的资金缺口还是很大,但爱心人士的帮助,给了他俩很大的信心。
近日,记者来到邓杰鹏租住在邕津村的出租屋,他一边照料妻子,一边在整理余下未卖完的红枣。今年年初把红枣从仓库运回家时,邓杰鹏忙着整理装箱,差不多有30多小时没有休息。看到丈夫通宵忙碌,晓晓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我好害怕他身体垮掉,他要是出事了,我活着也没意思”。
“等晓晓好了,我一定要带她多出去玩玩、转转,因为这几年妻子对外面世界的印象已经有点模糊了。”邓杰鹏说着望向躺在床上的妻子。
张晓晓一面不停地抹眼泪,一面轻声说:“我在手机里看了好多个菜谱,等我病好了,就给你做一桌好吃的菜……”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