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陡峭山路,两名领先选手背着17公斤的飞行装备,攀上海拔395米的青岛藏马山。面前有两条路:选择飞,只能苦等老天“恩赐”适宜风向;选择走,15公里的负重越野步步维艰。最终,王建伟决定徒步到底,而张锋则折返山顶飞行,到达终点时,走的比飞的只快了1分钟。
如此“陆空混搭”的冲线,出现在2015首届铁人飞行挑战赛。日前,这项起源于欧洲的新兴极限赛事首次来到青岛,12位参赛选手使用无动力滑翔伞,融合了徒步与飞行两种户外元素。“铁人飞行的风险远远小于竞速类比赛,更适宜普通飞行爱好者参与。”挑战赛组委会主任王勇说。
相比其他航空器,滑翔伞简单轻便,更易实现人类的飞行梦想。在欧洲,有300万滑翔伞拥趸。但在我国,滑翔伞一直被贴上小众标签。王建伟坦言:“滑翔伞有一定门槛的,购买一套伞具、飞行服、套带等飞行装备,至少需要三四万元;空中运动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
不过近几年,随着低空开放和户外运动兴起,在一些有航空基础的城市,滑翔伞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据统计,目前全国持有滑翔伞飞行证书的注册玩家达5000多人,比较活跃的俱乐部有50多个。
很多滑翔伞玩家说,在天上飞翔是会上瘾的。但追求刺激的背后,也隐藏着一定风险,比如气流变化或超极限飞行,都可能危及安全。在王建伟看来,作为一项极限运动,安全是第一位的,除了掌握各种飞行技巧外,最重要的是不能逞强或显摆。本次铁人飞行赛,一度遭遇风向不利的情况,在这种可飞可不飞的时候,有经验的“老鸟”往往懂得放弃,“飞伞就是飞心态,地面上的徒步、露营,也是飞伞的一部分。学会享受过程,才会更爱滑翔伞。”
[正文结束] |